你是不是也好奇过,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在道馆里挥汗如雨?明明压韧带疼得龇牙咧嘴,第二天浑身酸痛,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?今天我就用这半年踩过的坑、流过的汗,跟你聊聊中班跆拳道训练那些事儿。
---
刚报名时我以为就是踢踢沙袋,结果第一节课就被"马步冲拳"整懵了。教练说:"跆拳道70%是礼仪,30%才是技术"真不是唬人。光是系道带的二十几种方法就够学三天,更别说每次训练前要向国旗、教练行礼——后来才明白,这些仪式感其实在培养专注力。
*道服:别图便宜买化纤的!我第一件洗三次就缩水成"脐装"换了含棉量85%的才舒服
*护具:中班开始对练后,护胸和护腿必须买带EVA缓冲层的(虽然贵点,但挨踢时真能救命)
*绑带:建议选魔术贴款,传统系带款每次训练完解不开真的很绝望...
---
还记得第一次做"叉"时,我离地面至少还有三十公分,教练居然笑着说"韧带就像橡皮筋,越拉越有弹性"回头看,每天15分钟拉伸真的值——三个月后居然能劈下去了!不过要提醒新手:千万别学视频里强行压腿,我们班有个大哥把自己搞到肌肉拉伤,歇了两周。
中班开始接触轻对抗时,我紧张得同手同脚。教练教了个绝招:"把对方想象成会移动的脚靶"要注意:
1. 永远保持侧身站位(正面对敌等于送人头)
2. 踢完立刻收腿(有次我耍帅慢半拍,小腿迎面骨青了一星期)
3. 呼吸要配合动作(憋气打组合拳的结果就是眼前发黑)
---
有次练540°旋风踢,连续失败二十多次差点放弃。教练过来只说:"缺的不是技术,是相信能成功的底气。"我把这个动作拆解成:转胯→瞪地→收腿→落地,每天单独练一个环节,两周后居然成了!有时候慢就是快,这话我现在信了。
没想到在这认识了开烘焙店的师姐(她回旋踢时居然能保持发型不乱)、当程序员的师弟(用算法分析最优出腿角度)。每次实战完大家互相按摩放松,比公司团建真诚多了。有回我感冒请假,群里瞬间冒出七八个送药方案——这种归属感,大概是续费时毫不犹豫的原因吧。
---
1.别跟体重较劲:我一度迷信减重能踢更高,结果低血糖晕倒。后来教练说:"小龙也从来不瘦,关键是爆发力"2.录像比镜子有用:手机拍下动作回放,比当场感觉准确十倍
3.酸痛期要会偷懒:第二天如果肌肉剧痛,就改练太极章法(别笑!真的能缓解)
现在每次系道带时,摸着上面磨损的痕迹都会想起:那个连前踢都站不稳的菜鸟,现在居然能教新人了。要说最大的收获?不是考了什么带位,而是发现人的潜力就像弹簧,你给多大压力,它就有多大反弹。下次训练课,说不定我们会在道馆遇见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