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昆山最近冒出好多跆拳道培训班广告,但品势这个听起来特别玄乎的词儿,到底和普通跆拳道有啥区别?我当初第一次听说时,脑子里全是"这该不会是某种神秘武术仪式吧"今天就带你们扒开品势训练的外衣,用最糙的大白话讲明白——特别是那些连太极一章是啥都不知道的小白,看完这篇你就门儿清了!
上周去昆城大道那家馆里,亲眼看见个学员因为下面这些误区把膝盖练伤了:
1.死磕高难度动作:连基础站姿都没稳就当"飞人"2.盲目模仿视频:不知道镜头里那些帅炸的转身要配合腰胯发力
3.忽视呼吸节奏:憋着气打完一套,下场就头晕眼花
教练老李跟我说了个暴论:"现在抖音上那些品势教学视频,十个里有八个在误人子弟..." 所以重点来了——
跑遍全市12家道馆后,发现筛选标准其实特简单:
适合新手的馆 | 专业竞技馆 | |
---|---|---|
单次课时 | 90-120分钟 | 180分钟+ |
护具要求 | 必须配护踝 | 自愿购买 |
教学重点 | 纠正基础型 | 编排创新性 |
个人建议:城西体育馆二楼那家,他们给小白专门开发了"分解训练法"就是把太极一章拆成20个小单元慢慢喂给你。不过话说回来...
这个问题我被私信问爆了。这么说吧,去年有个大学生在B站看视频自学,考级时裁判问他:"改良版太极三章挺别致啊?"——完全跑偏了还不自知!必须承认:
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自己练...(思考状)比如练前热身这些:
安全自学三件套
① 对着落地镜检查膝关节角度
② 手机慢动作拍摄对比标准视频
③ 每周至少一次专业教练线上指导
新手最容易在护具上被宰。体育中心对面那家店,同款护腕敢卖280,其实阿里巴巴批发价才35...这些内幕你得知道:
有个学员跟我吐槽:"早知道品势鞋底要分左右脚设计,当初就不会买错两双了..."# 训练频率的黄金比例
很多人以为天天练才有效,其实品势特别吃"消化时间"开发区那个拿过全国银牌的姑娘跟我说:"每周3次+每次课后脑内复盘,比每天瞎练5小时强十倍"具体可以这样安排:
周一:学习新动作(60分钟)
周三:纠正细节(45分钟)
周五:连贯演练+录像分析(75分钟)
记住啊,品势不是体力活而是脑力活,有时候躺着在脑子里过动作比实际练还有用——这话可是国家队教练亲口说的。
现在某些机构把考级吹得天花乱坠,好像三个月不拿个绿带就白学了似的。但真实情况是:
上次看到个6岁小孩戴着黑带来上课,后来才知道是他爸开的道馆...这种事在圈里早就不新鲜了。
品势这东西吧,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。关键是要找到那个能一针见血指出你问题的教练,然后耐着性子把每个基础动作腌入味。那些一上来就教你旋风踢的培训班,趁早绕道走。对了,如果你在昆山发现哪家馆教练动不动就骂学员"笨得像企鹅"麻烦私信告诉我——这种教练往往真有东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