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啪!"一记漂亮的360度旋风踢,12岁的王梓豪在考级现场劈开了他练习三个月的木板。这个去年还被同学叫做"胖墩"男孩,此刻腰间的蓝带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吴江横扇跆拳道培训班总教练林世勋站在场边微微点头——在他执教的第19个年头,这样的蜕变故事仍在持续发生。
---
(突然停顿)等等,先别急着问学费多少。在横扇这个常住人口不到8万的小镇,为什么这家看起来朴素的培训班能存活20年?走访中发现他们的课程表藏着答案:
时间段 | 常规班内容 | 特色增值服务 |
---|---|---|
周一/三 | 腿法特训+体能 | 课后30分钟作业辅导 |
周二/四 | 品势演练+对抗 | 每月心理沙盘课 |
周六 | 考级特训班 | 家长防身术教学 |
"很多机构把跆拳道教成广播体操"林教练擦拭着道馆墙上的泛黄照片,那是2008年第一批学员的合影,"我们更看重孩子通过横扇跆拳道训练获得的三个改变:驼背能挺直、眼神敢直视、说话不带颤音。
上周四傍晚,笔者蹲点了他们的特色课程。17:30的下课铃响后,意料中的喧闹并没出现——穿白色道服的孩子们自动排成两列,轮流向国旗和教练行礼。这种被称为"场礼仪"的设定,据说是为了培养"落有度"品格。
(思考状)等等,这算不算过度仪式化?直到遇见学员李梦瑶的妈妈:"以前她摔跤就哭,现在能自己爬起来说'再来一次'。这种改变不是靠说教,是在吴江少儿跆拳道训练中摔打出来的。
2024年道馆公布的成长档案显示,持续训练2年以上的学员中:
"标准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..."教练突然让学员停下训练,帮一个总做错转身动作的男孩整理歪掉的腰带,"知道有人始终在关注自己。"细腻在竞技类培训机构实属罕见。
---
与其他机构不同的是,这里的每节课都有"教案"纸质版给学员记录动作要领,电子版推送家长的是《今日心理成长观察》。笔者翻到最新一期写着:":今天小航主动扶起摔倒的同伴,建议在家强化这种共情表现。"突然想起)对了!他们还有个""规定:凡是因为打架来报名的孩子,必须先完成两周的礼仪培训才能学实战技巧。用教务主任的话说:"我们要的是能保护弱者的武者,不是斗狠的打架机器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