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20 16:27:46     共 2153 浏览

你是不是也好奇过,那些在跆拳道赛场上穿着统一制服、手势干净利落的裁判是怎么练成的?尤其是当你在抖音刷到"如何快速涨粉"跆拳道视频时,会不会突然冒出个念头:要是能看懂比赛规则,说不定自己也能当裁判?今天咱们就用最白话的方式,把中国跆拳道裁判培训那点事掰开揉碎聊明白。

裁判服一穿就能上场?先搞清这些门道

很多人以为裁判就是举个牌子喊""光服装就有讲究。正规裁判必须穿藏青色西装套装,左胸要别着中国跆拳道协会认证的裁判徽章。去年省锦标赛就有个案例:某高校老师自费买了套深蓝色休闲西装上场,结果被技术代表当场请出赛场——颜色接近但材质不对,这叫不专业。

培训第一天就会教你认全这些装备:

  • 电子护具操作终端(现在大型赛事都用这个计分)
  • 红蓝双色判罚牌(比足球裁判的黄红牌更复杂)
  • 现场回放系统遥控器(奥运会级别的配置)

手势密码比想象中难记

"手势不就是比划数字吗?"听过最大的误解。光是"击头得分"动作,就要同时完成三个标准:

1. 手臂必须抬到与肩同高

2. 四指并拢拇指分开(像劈砍动作)

3. 肘关节要完全伸直

更别说还有二十多种特殊判罚手势。有个冷知识:裁判手势速度不能太快,每个动作要保持1秒以上,否则摄像机会拍不清。去年全国青少年赛就出现过因为裁判比划太快,导致计分台误判的情况。

自问自答:裁判最常踩的坑是啥?

Q:为什么我明明按规则判罚,还是被仲裁委员会改判?

A:八成是没吃透"优势判定"原则。举个例子:选手A连续三次踢中躯干但力度一般,选手B只有一次重击但明显晃动对手。这时候要综合考量:

  • 攻击效果(是否造成位移/失衡)
  • 技术难度(旋转踢比直踢分值高)
  • 比赛主导权(谁在控制节奏)

去年全国俱乐部联赛的冠亚军赛,就因为这个原则的运用引发过大争议。裁判长后来在培训课上特别强调:"看得见的分要算,看不见的势更要判"# 电子护具时代的新难题

现在省级以上比赛都用电子护具了,但裁判反而更累。为啥?因为要盯着这些数据:

  • 击打力度是否达到得分阈值(成人组男子躯干需达到1200N)
  • 有效得分部位接触时间(必须超过0.3秒)
  • 连击间隔(两次有效击打至少间隔1秒)

有个真实案例:某选手后旋踢明明护具亮灯了,裁判却没给分。回放发现是因为他踢中时护具位移导致传感器接触不良——这种情况就要靠人工判定了。所以培训时特别强调:"既要相信科技,也要相信眼睛"。

现场突发状况处理指南

去年城市运动会出现过选手护具松脱还在继续比赛的情况,裁判组是这样处理的:

1. 主裁立即发出""(韩语发音"-yeo"2. 边裁检查选手是否受伤

3. 技术代表决定是否扣除犯规方分数

常见的五种必须叫停的情况:

  • 护具脱落或损坏
  • 选手出血或呕吐
  • 场外教练干扰比赛
  • 出现击打禁击部位
  • 电子计分系统故障

小编的实在话

干了十年裁判培训的老王说过句话特别在理:"罚准确率90%的裁判不是好裁判,要争取做到让双方运动员都觉得你判得对。"听着简单,做到可真得脱层皮。建议真想入行的,先跟着本地协会做三个月赛事志愿者,把《跆拳道竞赛规则》翻烂了再说。那些短视频里说的"速成裁判证"信了你就输了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