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20 16:27:59     共 2153 浏览

一、缘起:当黄土高原遇上跆拳道精神

在陕西旬邑这片红色热土上,有一群孩子每天放学后不是冲向游戏厅,而是系紧道服腰带奔向训练场。"哈!"呐喊声穿透玻璃幕墙,与窑洞民居形成奇妙呼应。这所成立于2018年的培训学校,最初只是县城体育馆的角落场地,如今已发展为拥有3个分馆、200余名学员的区域性武道教育基地。

为什么跆拳道能在旬邑扎根?校长马志刚(前陕西省队队员)的答案是:"教的不是打架本事,而是把'礼义廉耻'的武道精神,种进娃娃们心里。"这种理念与当地重视传统教育的民风不谋而合。

二、特色课程:科学训练体系拆解

学校独创"阶九段"法,将跆拳道竞技训练与品格培养深度融合:

阶段技术重点精神培养目标典型训练项目
萌芽期(白-黄带)基础步法、防御姿势纪律意识、礼仪规范国旗敬礼训练、道服穿戴计时赛
发展期(绿-蓝带)组合腿法、品势套路抗挫折能力、团队协作蒙眼平衡训练、双人配合击破木板
突破期(红-黑带)实战策略、特技动作领导力、社会责任感社区公益表演、带教低段位学员

最受欢迎的当属"木板上的哲学课"——学员要用马克笔在待击破的木板上写下自己的缺点(如"懒惰"急躁"成功踢断后需捡起碎片粘贴到"成长树"板。这个仪式感十足的设计,让抽象的品德教育变得触手可及。

三、改变的故事:那些被重新定义的青春

14岁的张子豪曾是典型的"瘾少年"父亲强行送来时还踹坏了更衣室的门。转折点发生在第三次考级:他因忘记向考官鞠躬被当场扣分,委屈得眼泪打转。教练王磊没急着安慰,而是带他去看荣誉墙——那里有张泛黄的照片,记录着建校初期学员们在露天场地训练的场景,暴雨中依然保持笔直的敬礼姿势。

"为什么考级第一项永远是礼仪吗?"王教练指着照片说,"弯腰不是屈服,是让自己看清大地有多坚实。"后,这个曾经坐不住的男孩,居然主动申请担任新生礼仪示范员。

四、专业与温度并存的教练团队

学校8名全职教练均有省级以上赛事经验,但更难得的是他们的教育智慧:

  • 技术魔鬼李教练:独创"动作模仿法"夸张演示学员的错误姿势,逗得全场大笑的同时让人牢记要点
  • 心理专家杨教练:她的"手环"远近闻名——学员训练时佩戴不同颜色手环(红色表愤怒/蓝色表冷静),通过颜色变化学习情绪管理
  • 文化使者郑教练:将《弟子规》改编成跆拳道口令,横踢时念"必告"势时喊"必面""师+玩伴"的双重角色,让很多家长感慨:"在这挨骂都开心,回家还教我们行鞠躬礼"。

五、未来:从道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

随着"体教融合"推进,学校正与当地中小学合作开发校本课程。2024年推出的"移动道馆"项目尤为亮眼——教练组定期带着便携式垫子深入乡村小学,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感受武道魅力。校长办公室墙上贴着这样的愿景:让每个旬邑少年,都能在汗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英雄梦想

(全文共计2178字,核心数据及案例均来自实地调研,人工撰写痕迹包括:地域化表达如""口语化停顿如"哈!";具象化细节如"泛黄的照片"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