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来说就是培养两种人才:会种葡萄酿酒的和会治理沙漠的。听起来是不是很混搭?但人家可是把这两个专业玩出了花。
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:学生在实验室研究酵母菌的同时,可能下午就要去沙漠里种梭梭树。这种"上午品酒师、下午治沙人"魔幻课程表,全国独此一家。
这里头可有大学问!宁夏贺兰山东麓是著名的葡萄酒产区,但周边就是毛乌素沙漠。学校创始人当年一拍大腿:"既然要发展葡萄酒产业,不如顺便把沙漠也给治了!"三个意想不到的关联点:
用学生的话说就是"每天都很分裂但超充实"早上可能在品鉴赤霞珠,下午就扛着铁锹去种树。最神奇的是他们的毕业设计——有人交的是自酿葡萄酒,有人交的是一片成活的人工林。
有个真实故事:去年毕业生小王,用葡萄枝条编织的沙障获得了国家专利。现在他开的公司专门回收酒庄废弃枝条做治沙材料,年营业额都过百万了。
你以为毕业只能去酒庄或治沙站?太小看这学校了!他们的毕业生有:
最让我佩服的是,这里的学生都自带""。他们想的从来不是"要么酿酒要么治沙"而是"怎么让酿酒帮助治沙,治沙反哺酿酒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