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路过道馆玻璃窗,总能看到有人对着空气"哈!哈!"踢腿,这可不是在跳机械舞。跆拳道的核心就三件事:
贵阳的教练老张跟我说:"很多家长以为我们这儿是托管班,其实孩子在练'控制力'——知道什么时候该收腿,比学会踢腿更重要。" 二、实拍图里的门道
(这里插个话,想象你现在正翻看道馆相册)
训练场景类图片要看三点:
1. 垫子厚度:正规道馆用的都是5cm以上缓冲垫
2. 护具新旧:反复使用的护具会有明显折痕
3. 教练站位:合格教练绝不会背对学员示范动作
考级现场照片特别有意思:
1.装备误区:不是越贵越好,200块的道服和800块的对于初学者根本没区别
2.年龄焦虑:25岁才开始怎么了?贵阳观山湖道馆最大学员52岁
3.柔韧恐惧:能劈叉当然好,但跆拳道70%的动作不需要太夸张的柔韧
4.进度比较:别盯着别人家的孩子,有人三个月考黄带,有人一年才考绿带
5.道馆选择:记住这个公式:离家距离>教练资质>装修档次
不得不说,贵阳跆拳道圈有点东西。甲秀楼附近的"武堂"直接把苗族武术的步法融进了教学;花果园有家道馆每周带学员爬山练耐力;最绝的是青岩古镇的分馆,在明清建筑群里练踢腿,这文化氛围也是没谁了。
去年全市锦标赛的数据挺说明问题:少儿组选手比五年前增加了37%,但成人组的增长率达到89%——说明越来越多上班族把道馆当减压室了。
作为过来人,说点掏心窝子的:
对了,贵阳冬天练跆拳道有个隐藏福利——道馆暖气比家里还足!(这是可以说的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