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道馆里"哈!"劈木板的场景就吓退了,其实啊,跆拳道本质是种会走路的艺术。赵辉教练总爱说:"我们踢得高,先得学会像树一样扎根。"带学员有个特点——头两周根本不教踢腿,就练三件事:
有个真实案例,45岁的张阿姨刚开始连马步都蹲不下去,按照这个方法练了两周,现在能稳稳当当做侧踢了。你说神奇不神奇?
第一次走进体育用品店的菜鸟肯定懵圈——同样是道服,怎么有的一百多有的上千?赵辉的建议特别实在:"别急着买最贵的,但千万别买最便宜的。"他见过太多学员买了劣质护具,结果踢靶子时脚趾甲都掀翻了...
具体怎么选?记住三个关键点:
1. 道服要选55%棉+45%聚酯的混纺(纯棉洗完会缩成童装)
2. 护具接缝处必须双层缝合(单层的一礼拜就开线)
3. 跆拳道鞋选比日常大半码(别问怎么知道的,都是血泪教训)
"每周练几次?"赵辉被问得最多的问题。他的答案可能让你意外——三次不如两次,两次不如一次。啥意思?就是说与其走马观花天天练,不如每周扎实练一次。有个数据特别能说明问题:坚持每周一次训练3个月的学员,比每周三次但经常请假的进步快30%。
这里分享个训练计划模板:
"疼就对了!"这是最害人的谎言。赵辉特别反对这种说法,他总强调:"疼是身体在报警,不是勋章。"有个典型案例,高中生小王忍着膝盖疼强行练旋风踢,结果半月板损伤休息了半年。
遇到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停止:
很多人以为考级就看踢腿高度?大错特错!赵辉透露,考官其实最看重三点:
1. 动作的标准度(宁可低但要准)
2. 呼吸的节奏感(别憋得脸红脖子粗)
3. 眼神的专注度(不是瞪得像铜铃)
他带过的学员里,有个小姑娘每次都考级不过,后来发现是她总习惯性低头。调整之后,下次直接跳级通过!
别被电影骗了,实战不是比谁踢得高。赵辉教了个绝招——学会用余光。这么说吧,高手对决时,80%的信息来自对手肩膀和髋部的细微变化。有个特别逗的事,老学员李哥总爱闭左眼,后来大家才发现这是他观察对手的独门绝技。
几个实用小技巧:
见过学员训练前啃鸡腿的吗?赵辉说这种操作简直是在和自己过不去。他的饮食建议特别简单:"练前像兔子,练后像狮子"——意思是训练前2小时吃易消化的碳水,训练后30分钟内补充蛋白质。
具体可以这么安排:
"踢到别人..."这是新手最常见的心理障碍。赵辉的解决方法很特别——让学员先对着空气练习收力。他说这就像学开车,先学会刹车比会踩油门更重要。有个学员特别有意思,前五次课都在练收腿,第六次课突然开窍,现在已经是助教了。
克服心理恐惧的三个阶段:
1. 对着镜子练动作
2. 击打固定靶位
3. 与教练进行条件限制实战
没时间去道馆?赵辉说家里练效果可能更好。他推荐"3×3训练法"——每天3次,每次3分钟。重点来了:要把训练融入日常生活。比如刷牙时练金鸡独立,等电梯时练提膝,看电视时压韧带...
推荐几个居家练习神器:
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——跆拳道练得好的人都有个共同点:会把训练当游戏。赵辉见过最优秀的学员,都是自己发明训练小游戏的。比如数地铁里穿红色衣服的人当反应训练,把楼梯台阶当障碍物练步法...
记住,跆拳道不是苦修,是场快乐的冒险。就像赵辉常说的:"今天比昨天多坚持一秒,你就是冠军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