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提到送孩子学跆拳道,总有家长皱着眉头问:"这不就是教打架吗?",这话可冤枉了这项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运动。跆拳道的核心其实是"以礼始,以礼终",你看看那些训练场:
这哪是在教暴力?分明是在教孩子"尊重"必修课啊!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——很多奥运冠军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开始接触跆拳道的。倒不是说非要培养职业运动员,而是这时候孩子的身体就像橡皮泥:
1.柔韧性好:横叉竖叉说下就下
2.学习能力强:动作看两遍就能模仿
3.可塑性强:容易养成终身运动习惯
记得去年有个叫小雨的6岁学员,刚开始连站姿都歪歪扭扭,现在都能做540度腾空转身了,你说神奇不神奇?
可能你想象中的场景是孩子们整天"哼哼哈嘿"打?其实课程安排比这个丰富多了。以我们滨海校区为例,典型的课程结构是这样的:
这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"赛"跳绳、跳箱、平衡木组合起来,既锻炼协调性又充满挑战性。有个家长跟我说,他家孩子在这环节进步最大的是——终于敢从跳箱上往下跳了!
注意啊,不是真打,是戴着护具的条件实战。比如限定只能用前踢,或者只能攻击腰部以下。上周亲眼看见两个小朋友打着打着突然停下来,互相纠正动作,那画面特别暖心。
这可是所有家长最关心的头等大事!我们采取的是"防护"策略:
① 所有垫子都是8厘米厚的专业训练垫
② 每个新动作必须经过教练一对一指导
③ 实战必须穿戴全套护具(头套、护胸、护腿...)
去年全市少儿跆拳道比赛,我们学员的受伤率是0%,这个数据够有说服力吧?
说到考级换色带,确实是很多孩子坚持训练的动力。但作为从业十年的教练,我发现更珍贵的收获往往是这些:
有个学员妈妈告诉我,她儿子学了半年后最大的变化是——遇到困难不再第一时间喊妈妈了。
放心,所有高难度动作都是拆解成"婴儿步骤"教的。比如旋风踢,我们会分六个阶段训练:
1. 单脚转圈(先找到旋转的感觉)
2. 扶墙提膝(建立空中姿态)
3. 弹踢毛巾(体会发力时机)
...
6. 完整动作组合
大多数孩子3-6个月就能掌握基础腿法,至于那些腾空动作嘛...得看个人努力程度了。
其实只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就行:
能听懂简单指令(4岁以上基本都可以)
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
对运动不排斥(不用多热爱,不讨厌就行)
建议先预约体验课,很多孩子都是在试过一次后,主动拉着家长报名的。上周就有个特别腼腆的小姑娘,上完体验课死活不肯走,非要把所有护具试穿个遍。
说到最后,我觉得跆拳道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——它不挑人。高矮胖瘦都没关系,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。看着学员们从摇摇晃晃到虎虎生风,从怯懦胆小到自信满满,这种成长可比奖牌更耀眼。要是你还在犹豫要不要让孩子尝试,我的建议是:给孩子一次机会,说不定会还你一个惊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