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:如何确认合同双方的合法资质?
A:需明确记载:
培训内容标准化描述(对比表):
常规条款 | 风险条款 | 优化建议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课时总数标注 | "最终解释权归机构所有" | 改为"双方协商修订权" | 黑带教练占比 | 模糊表述师资资质 | 要求公示教练段位证书 |
Q:哪些费用可能产生隐性消费?
A:重点核查三项加粗项:
1.基础学费(按季度/年度阶梯优惠)
2. 装备费:道服、护具是否强制购买
3.升级考试费:明确各段位收费标准
支付方式注意事项:
Q:什么情况下可主张退费?
A:法定情形包括:
1. 机构搬迁超出合同约定范围
2.更换主教练影响教学连续性
3. 课程缩水超过总课时20%
退费计算公式示范:
(实缴费用-已完成课时费)×80% = 应退金额
*注:80%为行业惯例违约金比例*
Q:训练受伤责任如何划分?
A:必须包含:
建议补充条款:
"因场地设施缺陷导致事故,机构承担全部医疗费用"##五、争议解决路径
Q:纠纷发生时如何高效维权?
A:推荐处理流程:
1. 书面投诉至机构教务部(留存邮寄凭证)
2. 属地体育局调解(通常15个工作日内响应)
3.诉讼管辖:约定学员常住地法院管辖
合同更新机制:
"调整需提前30日公示,旧生可选择原费率执行至合同期满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