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礼仪教化先行
"以礼始,以礼终"口号,更要融入每次训练的每个环节。要求学员在以下场景必须行礼:
2. 安全防护体系
针对7-12岁儿童生理特点特别设计:
风险类型 | 防护措施 |
---|---|
关节损伤 | 训练前20分钟动态拉伸(如绕肩、转踝) |
肌肉拉伤 | 每15分钟补水1次(每次≤200ml) |
撞击风险 | 必须佩戴护具(护头/胸/裆)才能实战 |
3. 游戏化教学设计
将枯燥的基本功转化为趣味活动:
1. 启蒙阶段(白带-黄带)
重点攻克柔韧性,采用"三段式训练法":
1. 热身游戏(5分钟):如"贴膏药"兴奋度
2. 专项训练(15分钟):
3. 放松环节(5分钟):互相按摩腿部肌肉
2. 进阶阶段(绿带-蓝带)
引入组合技术训练,建议采用"3×3教学矩阵"| 周一/三/五 | 周二/四/六 |
步法+前踢 | 格挡+反击 |
---|---|
横踢+滑步 | 假动作+劈腿 |
双人喂招 | 移动靶训练 |
3. 提高阶段(红带-黑带)
强调实战意识培养:
1. 注意力涣散
2. 畏难情绪
3. 家长配合要点
制作《家庭训练手册》包含:
建立三维度评价指标:
```text
1. 技能维度(60%):
2. 素质维度(30%):
3. 礼仪维度(10%):
- 主动整理器材次数
- 帮助队友频次
```
每季度颁发"技奖"尚礼奖"等特色奖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