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创建于1977年,前身为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,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,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现名。这所高校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?答案在于其""与"师范"的双重基因——既保持传统师范教育的优势,又积极拥抱科技创新,形成了"性、应用型、地方性"办学定位。
关键发展节点:
为什么说这里的学科架构独具匠心?学校构建了"教育为主体,工程技术为特色"的学科体系,现有本科专业60余个,涵盖9大学科门类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"三个对接"专业建设模式:
1.对接基础教育改革需求:学前教育、特殊教育等专业填补省内空白
2.对接新兴产业需求: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人工智能等专业超前布局
3.对接地方经济需求:旅游管理、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服务区域发展
对比传统师范大学与科技师范大学的培养差异:
比较维度 | 传统师范大学 |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|
---|---|---|
培养目标 | 侧重理论素养 | 理论与技能并重 |
课程体系 | 教育学科为主 | 教育+技术双核心 |
实践环节 | 教育实习为主 | 校企协同育人 |
就业方向 | 基础教育领域 | 多行业跨界发展 |
学校开创性地实施了"融合"方案:
如何确保学生获得真实职场体验?通过"学期制",专门设立夏季实践学期;建设了包括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实践平台28个;更创新性地推出"双导师制"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和行业实践导师。
漫步校园,处处可见"德精业"的校训精神渗透。学生科技创新团队"创客空间"五年斩获"挑战杯"以上奖项;"土地支教团"如一日服务乡村教育;"传承工作室"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。
面向"十四五"学校确立了建设"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",重点推进:
1.师资队伍提质工程:实施"鹏学者计划"2.学科专业优化工程:建立动态调整机制
3.社会服务升级工程:打造新型教育智库
这所大学最动人的地方,在于它始终保持着教育者的初心与技术者的敏锐,就像一位既熟谙传统又敢于创新的匠人,精心雕琢着每一位学子的未来。在这里,讲台与实验室同样神圣,教案与专利同等重要,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,正是其培养出既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,又能在车间里游刃有余的复合型人才的秘诀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