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泼盆冷水:考级不是表演赛!很多新人以为能把木板踢碎就行,其实考官更看重这三个硬指标:
举个真实案例:去年有个学员特能踢高腿,结果考黄带时因为忘记向国旗行礼被扣分,你说冤不冤?
别急着买带金边的道服!建议先搞明白:
常见误区:天天练2小时不如隔天练1小时!肌肉需要恢复期,我给你列个理想进度表:
段位 | 建议训练频率 | 重点突破 |
---|---|---|
白带 | 每周3次 | 基本步法 |
黄带 | 每周4次 | 组合动作 |
绿带 | 每周5次 | 实战意识 |
1.临时抱佛脚(考前一周突击根本没用)
2.乱改动作(自创的"侧踢"绝对扣分)
3.过度紧张(有个学员把品势顺序全跳反了)
4.忽视理论(突然问你"太极一章有几个动作"就懵了)
5.沉迷段位(为了考级而考级最要不得)
说实在的,我见过太多人把考级当通关游戏。去年带过个12岁学员,半年连考三级,结果现在动作全是变形的一一这就像盖楼不打地基,看着高,其实晃得厉害。
重点来了:考级最大的价值不是那块色带,而是每次备考时被迫纠正的错误动作。成华这边有个特点,考官特别爱揪细节,比如:
总有人问"我都28了还能练吗"这么说吧:成华考级体系里,成年组和少儿组的考核标准完全不同!35岁考绿带的阿姨,照样能因为动作干净利索拿高分。
最近考场出现个有趣现象:少儿组反而更容易在礼仪环节丢分,成年人则在柔韧性上吃亏。所以啊,别被年龄框住,找到自己的优势项更重要。
很多人考完就躺平,其实这时候最该做三件事:
1.录像复盘(手机拍下自己的考级视频慢放看)
2.错题本(把考官指出的问题记下来)
3.交叉训练(比如练红带的可以试试巴西柔术)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在成华考级体系里,能坚持考到红黑带的,往往不是天赋最好的,而是最会动脑子训练的。下次看见道馆里那个默默对着镜子调整动作的人,说不定就是未来的黑带高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