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技术体系金字塔(看看这个训练比例就明白了)
项目分类 | 具体内容 | 训练占比 | 适用阶段 |
---|---|---|---|
基础腿法 | 前踢/横踢/侧踢/后踢等8种 | 35% | 白带-黄带 |
晋级腿法 | 旋风踢/双飞踢/后旋踢等6种 | 25% | 绿带-蓝带 |
特技表演 | 540°回旋/腾空三连踢等 | 15% | 红带-黑带 |
实战对抗 | 护具穿戴/得分规则演练 | 15% | 蓝带以上 |
防身术 | 关节技/解脱术 | 10% | 所有阶段选修 |
等等,先别划走!表格里那些酷炫腿法名字是不是听着就头晕?其实刚开始学的时候,教练会从最基础的"走路姿势"起——没错,跆拳道的预备姿势可比你想象的讲究多了。
2. 隐藏必修课:比技术更重要的"道"-礼仪课:每节课开始结束都要向国旗、教练、队友行鞠躬礼(连鞠躬角度都有标准!)
1.段位考试特训(这个钱该不该花?)
2.赛事专项课程(适合想打比赛的孩子)
3.家长配套课程(很多机构开始做了)
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:"这么多项目,怎么判断机构靠不靠谱?"重点来了:
1. 必须查看教练的段位证书原件(注意看签发单位是WTF还是ITF)
2. 警惕"卡"(重庆那个卷款跑路的案例还记得吗)
3. 观察更衣室是否分年龄段(这点超重要但90%家长会忽略)
最后说个行业秘密:专业机构一定会留15%课时给突发情况——比如孩子状态不好就改成柔韧性训练,而不是硬着头皮教新动作。下次去试课时,不妨留意这点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