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为什么有人宁愿被踢得淤青也要坚持练跆拳道?三个月前我刚穿上道服时也完全想不通,现在却每天盼着训练。今天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,跟各位分享这段"香"经历。
(挠头)先坦白啊,我可不是什么运动健将,当初报班纯粹因为隔壁健身房太贵...
"呼吸要配合动作!"胯部转到位!"教练的指令像加密电报。看着老学员行云流水的动作,我连最基本的准备姿势都像机器人重启——手脚根本不听使唤。最绝的是踢靶练习,明明瞄准了靶心,腿却自己拐弯砸在别人靶子上...
几个血泪教训:
(突然想到)对了!建议买护具别贪便宜,我那个19.9包邮的护腿板,第三次训练就裂成两半,场面堪比车祸现场。
刚开始特怕实战课,直到教练说:"格挡不是闭眼挨揍,是用手臂画三角形"嘿,你猜怎么着?按照他教的45度角卸力,真的没那么疼了!现在遇到进攻反而会兴奋,因为终于能试试新学的组合防守。
实战必备心态:
1. 把对手当免费陪练,别怕丢脸
2. 被踢中时先想"哪里漏了"
3. 疼归疼,表情管理很重要(龇牙咧嘴会被拍黑照)
上周隔壁班小胖还跟我说:"你现在格挡的架势,看着像要干架似的"这不废话么,我交的学费里包含抗击打培训啊!
训练半年才发现,进步快的学员都有共同点。比如总提前20分钟到场的老王,其实是在偷师高级班课程;每次课后缠着教练拍视频的小美,回家会慢放研究动作轨迹。最绝的是总喊"一次"的大哥,后来才知道人家拿手机录了八百遍回放。
(拍大腿)说到这个!有次我对着镜子练品势,突然发现所谓的"动作"原来是让身体自己找到最省力的发力方式。教练当年说的"力从地起"真不是玄学——膝盖微微弯曲时,踢腿果然轻松多了。
现在爬楼梯不再大喘气算是基本操作,关键是性格潜移默化的变化。以前被插队只会生闷气,现在居然能平静地说"麻烦排队";遇到棘手的工作项目,第一反应是拆解成"踢+横踢"组合动作来处理。
有组特别有意思的数据:
(突然正经)说真的,跆拳道最神奇的不是能踢多高,而是让人学会把大目标拆解成"今天先够到膝盖高度"步骤。就像我们教练常念叨的:"黑带不过是系得紧的白带"。
现在要是有人问我推不推荐学跆拳道,我得先反问:"你能接受自己像个笨拙的企鹅吗?"点头,那就准备好迎接三个月后惊喜——某天系道带时突然发现,当初死活记不住的绳结手法,现在闭着眼都能打出完美蝴蝶结。这个过程吧,就像煮开水,前面咕嘟半天没动静,等温度到了,沸腾就是一瞬间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