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得先整明白。咱们不是要培养竞技运动员,而是要打造会教、懂教、爱教的复合型教练。具体来说:
举个真实例子,去年有个教练培训后,把小学员的受伤率直接降到了零,靠的就是严格执行安全规范。
这部分是根基,必须扎牢:
1.跆拳道文化(12课时)
别觉得是虚的,很多教练自己都说不清"跆拳"和""。得让他们明白,我们教的不仅是踢腿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2.教学心理学(20课时)
重点解决"为什么学员总记不住动作"这类实际问题。比如采用"3-7-21"记忆法:新动作在第3、7、21天必须复习。
3.安全防护体系(16课时)
从热身到放松,每个环节的安全要点都要拆解。特别要强调膝关节保护,据统计70%的运动损伤都发生在这里。
根据教练特点个性化发展:
1.观摩课:看资深教练怎么处理突发状况
(有个技巧:重点观察他们怎么应对调皮学员)
2.模拟课:在督导下试教,录像回放找问题
(建议从5分钟短课开始练起)
3.实战课:独立带真实学员,但要有应急预案
别整那些虚的,就看三个硬指标:
很多培训方案都漏掉了声音训练这一环。你想啊,教练一节课要说上百句话,嗓子哑了怎么教?建议加入:
还有个冷知识:优秀教练的语速通常在每分钟220字左右,太快学员跟不上,太慢又容易走神。
最后的建议?培训结束后一定要安排3个月跟踪辅导。数据显示,有跟踪辅导的教练,教学能力提升速度是普通教练的2.3倍。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好教练也得慢慢打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