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22 18:03:36     共 2153 浏览

模糊地带的争议

"双减"实施四年来,关于跆拳道等体艺类培训是否属于学科类的讨论从未停止。2024年耒阳市发布的《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合规经营指南》明确将跆拳道划归体育类培训,但家长和机构仍存在认知差异——这背后既涉及政策理解,更关乎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。

---

一、政策界定:白纸黑字的分类标准

# 1. 官方定义框架

根据《甘肃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指导标准》,判定学科类培训的核心标准有三:

  • 教学内容:是否涉及国家课程大纲科目(语数外等)
  • 教学目标:是否以应试提分为导向
  • 教学形式:是否采用班级授课制

对比可见,跆拳道明显不符合上述特征。2023年鄂尔多斯市查处的32家违规机构中,被通报的"沐阳艺术培训有限公司"因"证照不全开展非学科类培训"罚,其经营范围包含跆拳道。

# 2. 分类监管现状(2025年最新)

培训类型主管部门审批要求典型代表
学科类教育局办学许可证+非营利登记语数外辅导
体育类体育局体育经营许可证跆拳道
文化艺术类文旅局艺术类办学许可证舞蹈、书法
科技类科技局科技类办学许可证编程、机器人

---

二、跆拳道的双重属性辨析

# 1.非学科本质特征

  • 技能导向:70%训练内容为腿法技术
  • 评价体系:以腰带颜色分级而非考试成绩
  • 核心精神:"礼义廉耻、百折不屈"的品德培养

"刚开始拉韧带时每个同学都叫苦连篇,但跆拳道教会我们的是克服疼痛的勇气,而不是解数学题的技巧"——某高校跆拳道选修课学生的感悟印证了这一特性。

# 2. 易混淆的灰色地带

需警惕两种变异形态:

1.挂羊头卖狗肉:假借跆拳道名义开展学科辅导

2.应试化改造:为体育中考增设"速成班"2023年永修县教育局致家长信中特别强调:"参加非学科类机构以'素质拓展'名义组织的学科培训"。

---

三、素质教育视角的不可替代性

# 1. 身心健康价值

跆拳道训练能显著提升:

  • 心肺功能(持续踢靶训练)
  • 反应速度(组合动作练习)
  • 肢体协调性(品势套路)

# 2. 品德塑造机制

其特有的礼仪规范形成鲜明对比:

```text

传统学科教育 跆拳道教育

知识记忆 → 身体记忆

分数评价 → 腰带等级

个人竞争 → 团队互敬

```

"比赛前要向对手行礼,这在学校文化课考试中是不可能见到的场景"某跆拳道馆教练的观察生动体现了这种差异。

---

四、合规经营要点(2025版)

根据多地最新政策,开设跆拳道机构需满足:

1.资质要求

  • 体育经营许可证(体育局颁发)
  •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

2.教学规范

  • 使用《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》示范文本
  • 培训时间不得晚于20:30

3.资金监管

  • 学费必须通过"培训家长端APP"
  • 实行"一消"

---

结语:在规则中释放教育活力

跆拳道作为典型的非学科培训,其发展历程折射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角力。正如兰州高新区政策所示,规范不是限制,而是为了让"有助于中小学生素质提升的项目"发展。当孩子们在道馆里挥汗如雨时,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强健体魄,更是一种超越学科边界的人生修炼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