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2 20:56:49       共计:2214 浏览

一、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

1984年建校初期,学校仅设3个专业,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7个二级学院、46个专业的综合性院校。关键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,经教育部批准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,形成"为主体、本科为引领"办学格局。

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标志性事件
初创期(1984-1999)单一专科层次首批设置机电、化工专业
扩张期(2000-2015)多学科发展建成新校区,专业增至28个
转型期(2016-今)应用型本科探索获批6个本科专业

为什么选择"联合"发展道路?校方档案显示,这种模式有效整合了地方政府(淮南市)、行业企业(淮南矿业集团等)、科研院所(中科院淮南新能源中心)三类资源,实现"1+1+1>3"的协同效应。

二、人才培养的三大创新实践

(1)模块化课程体系

将传统专业课程拆解为"模块+方向模块+企业定制模块"如智能制造专业设置:

  • 基础模块:工程制图、机械原理
  • 方向模块:工业机器人编程(与埃夫特智能合作)
  • 定制模块:煤矿机械故障诊断(服务本地企业)

(2)双导师制实施

企业导师与学术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,近三年数据显示:

  • 企业命题占比从32%提升至67%
  • 成果转化率由8%提高到21%
  • 留皖就业率稳定在83%以上

(3)实训基地共建

与32家企业建立"教学车间"其中淮南矿业集团的综采实训中心投资达4700万元,可模拟井下300米作业环境。学生笑称:"在这里摔的跟头,能避免矿下的事故。"##三、区域服务能力建设

如何破解"地方高校服务地方"的命题?学校给出三个答案:

1.技术攻关:近五年承接企业横向课题137项,如"煤矿瓦斯浓度智能预警系统"已应用于14对矿井

2.人才定制:为淮南经开区开设"班"累计输送技术骨干600余名

3.文化传承:成立"淮南子文化研究中心"非遗课程12门

值得关注的是,其"安全培训中心"培训量突破1.2万人次,成为皖北地区最重要的安全生产人才摇篮。正如校长在2024届毕业典礼所言:"毕业生既要能操作德国进口的采煤机,也要会泡淮南牛肉汤。"这种"顶天立地"的培养理念,正是地方院校的核心竞争力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