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春天,返乡青年赵明阳带着黑带三段资质回到南赵村。起初只是教亲戚孩子强身健体,没想到三个月后,村委会门口的空地上竟齐刷刷站了三十多个小学员。"孩子们放学后不是玩手机就是瞎跑,我就想总得做点什么"——这句朴实话语,成了南赵村跆拳道事业的起点。
关键发展阶段表:
时间节点 | 里程碑事件 | 参与人数 |
---|---|---|
2018.04 | 首次露天教学 | 12人 |
2019.09 | 获村委会文体资金支持 | 47人 |
2021.05 | 建成标准道馆(200㎡) | 123人 |
2023.12 | 入选"河北省乡村体育示范点" | 全村1/3家庭参与 |
没有城市道馆的先进设备?村民们自有妙招:
"刚开始觉得寒酸,后来发现这些土办法反而锻炼反应力。"14岁的绿带学员赵小艺边说边演示着用箩筐接飞踢的动作。
"、廉耻、忍耐、克己、百折不屈"——道馆墙上的十二字精神标语,被村民们赋予了新内涵:
1.农忙时的坚持:暑假集训遇上收麦季,孩子们清晨5点训练后再下地干活
2.特殊的考级制度:除了技术动作,还需完成助农劳动时长考核
3.武德积分榜:每月公示学员的尊老爱幼事迹,与腰带晋升挂钩
63岁的赵大爷感慨:"孙子见人躲着走,现在老远就鞠躬问好,这比考满分还让我高兴。"
跆拳道带来的改变远超预期:
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原本用来训练柔韧性的拉筋动作,竟帮助多位老人改善了腰椎问题。村委会索性开设了"银发跆拳道"保健班。
站在铺满阳光的道馆门口,赵明阳指着远处的麦田说:"要开发农耕主题品势套路,让城里学员也来体验田间训练。"正在筹备"乡村武道文化节"计划将玉米脱粒声编入训练口令,把麦浪翻涌化作动作节奏。
从强身健体到精神塑造,从个人成长到乡村振兴,南赵村用七年时间证明:武道精神与乡土文明的碰撞,能迸发出超越想象的能量。那些在麦香中翻腾的身影,正在书写中国乡村体育最生动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