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24 10:51:46     共 2153 浏览

一、缘起:当跆拳道遇上美丽乡村

2018年春天,返乡青年赵明阳带着黑带三段资质回到南赵村。起初只是教亲戚孩子强身健体,没想到三个月后,村委会门口的空地上竟齐刷刷站了三十多个小学员。"孩子们放学后不是玩手机就是瞎跑,我就想总得做点什么"——这句朴实话语,成了南赵村跆拳道事业的起点。

关键发展阶段表:

时间节点里程碑事件参与人数
2018.04首次露天教学12人
2019.09获村委会文体资金支持47人
2021.05建成标准道馆(200㎡)123人
2023.12入选"河北省乡村体育示范点"全村1/3家庭参与

二、特色:土法上马的创新训练

没有城市道馆的先进设备?村民们自有妙招:

  • 稻草木人桩:用秸秆捆扎的靶具,击打时带着麦香
  • 玉米粒平衡训练:光脚在铺满玉米的场地上练习步法
  • 农具改造器械:拖拉机轮胎做踢靶,扁担当平衡木

"刚开始觉得寒酸,后来发现这些土办法反而锻炼反应力。"14岁的绿带学员赵小艺边说边演示着用箩筐接飞踢的动作。

三、精神内核:武道十二字的乡土实践

"、廉耻、忍耐、克己、百折不屈"——道馆墙上的十二字精神标语,被村民们赋予了新内涵:

1.农忙时的坚持:暑假集训遇上收麦季,孩子们清晨5点训练后再下地干活

2.特殊的考级制度:除了技术动作,还需完成助农劳动时长考核

3.武德积分榜:每月公示学员的尊老爱幼事迹,与腰带晋升挂钩

63岁的赵大爷感慨:"孙子见人躲着走,现在老远就鞠躬问好,这比考满分还让我高兴。"

四、辐射效应:踢出来的乡村振兴

跆拳道带来的改变远超预期:

  • 文化名片:2024年固安农民丰收节上,百人品势表演成压轴节目
  • 产业延伸:村民自创"武道小米",包装印着跆拳道招式图
  • 人才回流: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返乡担任助教

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原本用来训练柔韧性的拉筋动作,竟帮助多位老人改善了腰椎问题。村委会索性开设了"银发跆拳道"保健班。

五、未来:当黑带遇上黑土地

站在铺满阳光的道馆门口,赵明阳指着远处的麦田说:"要开发农耕主题品势套路,让城里学员也来体验田间训练。"正在筹备"乡村武道文化节"计划将玉米脱粒声编入训练口令,把麦浪翻涌化作动作节奏。

从强身健体到精神塑造,从个人成长到乡村振兴,南赵村用七年时间证明:武道精神与乡土文明的碰撞,能迸发出超越想象的能量。那些在麦香中翻腾的身影,正在书写中国乡村体育最生动的注脚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