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嗬!哈!"清晨七点的官会镇文化站广场,二十多个孩子正对着晨光练习冲拳。9岁的王梓萌扎着马尾辫,腰带系得比旁人紧三分——这是她连续第三年参加暑期跆拳道班。这个豫东平原上的农业乡镇,正通过看似"非主流"的武道培训,悄然改变着下一代的精神面貌。
---
2018年成立的官会镇青少年跆拳道中心,最初只是文化站角落里两块拼接地垫。如今已发展为占地200㎡的专业训练馆,配备弹簧地板和韩国进口护具。"最开始家长觉得不如学广场舞实惠"教练周延辉擦着汗说,"看见孩子能劈开三块木板,态度180度大转弯"。
培训规模扩张轨迹:
年份 | 学员数 | 考级通过率 | 特色活动 |
---|---|---|---|
2018 | 17人 | 62% | 暑期体验课 |
2020 | 53人 | 78% | 首届品势比赛 |
2023 | 129人 | 91% | 省锦标赛铜牌 |
(数据来源:官会镇文体服务中心)
---
14岁的李昊阳让我看他手机相册——三张不同年份的考级照片。从蜷缩的白带菜鸟到挺拔的蓝带选手,身高增长了23厘米,驼背却消失了。"总被叫'豆芽菜',现在..."他突然腾空做了个侧踢,"能保护妹妹放学了!"心理素质提升案例:
"这些孩子..."周教练突然停顿,望向正在压腿的学员们,"缺的不是营养,是释放能量的出口。
镇党委副书记赵明算过账:相比网吧治理每年12万的投入,跆拳道班8万元的运营成本带来的是:
傍晚训练结束时,我看见几个孩子郑重其事地互相行礼。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长到足以覆盖那片刚收割完的麦茬地。或许,这就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——让土地的厚重与腿法的轻盈,在这方天地间达成奇妙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