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2 20:57:02       共计:2214 浏览

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

从战火纷飞年代的简易师范班,到如今占地1800亩的现代化校园,学校三次更名、四次迁址的历程堪称中国师范教育的微缩史。核心办学数据显示:

  • 全日制在校生:21,000余人
  •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:教育、电子信息等6个领域
  • 自治区级一流专业:小学教育、汉语言文学等12个

对比区内同类院校,其"S三位一体"教师培养模式(大学-政府-中小学协同)独具特色,近三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持续保持在92%以上,显著高于全区平均水平。

学科建设的双轮驱动

"师范专业如何应对基础教育改革?"这个关键命题,学校构建了"4+4+X"学科群架构:

1.传统优势学科群:教育学、中国语言文学、数学、化学

2.新兴交叉学科群:教育技术学、文化遗产、生物制药、大数据

3.特色培育项目:壮汉双语教育、东盟小语种师范班
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"新师范"改革,将人工智能、STEAM教育等元素融入传统师范课程。在2024年全区教学创新大赛中,该校教师开发的《智能教育装备应用》课程包获得特等奖。

服务地方的创新实践

当探讨"如何赋能乡村振兴",学校的"链融合"模式提供了范本:

  • 教育链:每年派出600+师范生赴县域中小学顶岗支教
  • 产业链:与玉柴集团共建"智能制造产业学院"-文化链:运营广西唯一的"文化数字化保护中心"农村教育帮扶项目"蒲公英计划"已覆盖桂东南23个乡镇,开发的壮乡童谣数字化课程被教育部列为民族地区优秀教学资源。

国际化办学新路径

在"一带一路"背景下,学校开创性地设立东盟师范生联合培养项目,与越南、泰国等6国高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。2024年数据显示:

指标本校数据同类院校均值
留学生比例5.7%3.2%
双语教师占比18%9.5%
国际合作论文127篇64篇

这种"国际化"策略,使其成为教育部"东盟教育人才培养基地"从清晨图书馆的琅琅书声,到产学研基地的精密仪器嗡鸣,这所院校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师范教育答案。当很多高校追逐""时,它用实践证明:坚守师范初心与拥抱时代变革,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