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,2011年经省政府批准转型为全日制高职院校。核心优势体现在:
面对"矿冶行业遇冷"的质疑,学院通过动态调整机制给出答案:
1.传统专业升级版块
原专业名称 | 改造方向 | 新增课程 |
---|---|---|
金属矿开采 | 智能化采矿 | 数字矿山技术、远程操控实训 |
冶金技术 | 绿色冶金 | 固废资源化、低碳冶炼仿真 |
2.新兴交叉学科拓展
这种"树新枝"的策略,使矿物加工专业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团体金奖。
走进校园,最震撼的是占地30亩的全真模拟矿井,其特色在于:
",学生完成的每项作业都可能是企业真实的生产订单。"中心主任李岩松举例说,去年学生设计的选矿流程优化方案,直接被白银集团采纳并节省成本270万元。
相比普通校企合作,学院创造了三级联动机制:
1.人才共育层:企业技师担任"产业导师"2.技术共研层:共建稀贵金属提取实验室
3.成果共享层:发明专利申请校企双署名
这种深度绑定使合作企业年均投入设备价值超500万元,更催生出"烧炉智能控制系统"6项技术革新。
---
职业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复制知识,而在于重塑产业生态。当看到毕业生张伟带领团队攻克"高原矿山选矿难题"时,或许这正是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给出的最好答案——用工匠精神打磨技术,以创新思维赋能传统,在火热的实践中定义新一代"矿冶人"的荣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