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叮铃铃——"清晨6点的闹钟响起时,教练的晨训routine已经自动启动。作为从业8年的黑带四段教练,我的工作日通常这样展开:
1.个人体能训练(6:30-7:30)
2.教学器材检查(7:45-8:15)
检查项目 | 标准要求 | 常见问题处理 |
---|---|---|
护具消毒 | 无汗渍异味 | 发现磨损立即更换 |
脚靶灵敏度测试 | 回弹高度≥1.2米 | 充气不足需加压 |
电子计分系统 | 误判率<3% | 重启主机重置程序 |
特别注意:幼儿班(6-8岁)需额外准备卡通贴纸奖励和急救包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训练中容易出现擦伤或情绪波动。
上午9:00的第一节课往往是少儿基础班,这时候需要切换成"王"模式:
-纪律管理三板斧:
1. 先立规矩(迟到罚10个蹲起)
2. 即时反馈(表现好当场发勋章)
3. 团队竞赛(输组负责收拾器材)
下午14:00的成人进阶班则完全是另一种画风:
```text
"各位,今天我们要突破540度旋风踢的瓶颈——
记住三点:转髋要果断!支撑腿要稳!视线永远锁定目标!"
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策略对比:
维度 | 少儿班(6-12岁) | 青少年班(13-17岁) | 成人班(18+) |
---|---|---|---|
单次训练时长 | 45分钟 | 70分钟 | 90分钟 |
动作讲解方式 | 拟声词+夸张示范 | 力学原理分析 | 实战应用场景还原 |
纠错重点 | 基础站姿 | 发力链条 | 战术意识 |
遇到特别有潜力的苗子时,训练日志就显得尤为重要。上周有个12岁学员的横踢速度从0.8秒提升到0.6秒,这种突破需要记录在《学员成长档案》的"力发展曲线图"。
晚上20:30送走最后一批学员后,真正的"内功修炼":
1.个性化教案设计(21:00-22:00)
2.家长沟通艺术(穿插在整日)
```text
"宇妈妈您好,孩子今天侧踢进步明显,
但耐力项目还是容易分心,建议在家可以..." ```
这类沟通要把握三个原则:
3.行业动态追踪(22:30-23:00)
最近在研究韩国国技院新发布的ITF套路评分标准,这关系到年底的段位审查...对了,还得把省运会选拔赛的通知打印出来贴公告栏。
每月第三周的周六总是格外忙碌:
最让人成就感爆棚的,莫过于收到这样的消息:
```text
",我被市体校预录取了!"```
这时候会觉得,那些被汗水浸透的道服、嘶哑的嗓音都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