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学钢琴其实和学骑自行车有点像——刚开始摇摇晃晃,但只要找对方法,很快就能弹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旋律。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在美国学钢琴的那些事儿,保证让你少走弯路!
先说个实在话,在美国学钢琴确实不便宜,但也没想象中那么吓人。普通老师每小时收费大概在40-80美元之间,要是找个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的,那价格可能就得翻倍了。不过别急着打退堂鼓,这里有几个省钱妙招:
我有个朋友就在Craigslist上找了个退休钢琴老师,每小时才30刀,教得特别耐心。所以说关键是要多打听,总能找到性价比高的选择。
这个问题真是见仁见智。自学的话,现在各种APP像Flowkey、Simply Piano确实做得不错,但说真的,没有老师纠正手型,很容易养成坏习惯。我就见过有人自学三年,结果手腕僵硬得跟机器人似的。
找老师的好处是:
1. 能及时纠正错误
2. 有人督促练习
3. 可以面对面交流情感表达
4. 能接触到更系统的教材
不过要是预算实在紧张,可以先自学三个月,等确定真的感兴趣再找老师。记住啊,再好的老师也替代不了日常练习,这点特别重要。
刚入门的朋友经常纠结这个。我的建议是:先用电钢琴!原因很简单:
当然啦,要是家里有矿,直接买台施坦威当然最好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,像雅马哈P-45这种入门电钢琴就完全够用了,价格才500刀左右。
说个扎心的事实——90%放弃学琴的人都是因为没安排好练习时间。这里分享个"三三制"周一三五各练30分钟
周二四六听名家演奏
周日复习本周内容
刚开始千万别贪多,每天硬撑两小时反而容易厌烦。重要的是养成习惯,就像刷牙一样自然。我认识个小姑娘,坚持每天练15分钟,半年后居然能弹《献给爱丽丝》了。
新手最容易踩的坑,我给大家列出来:
× 一上来就想弹《梦中的婚礼》
× 忽视基础音阶练习
× 买最便宜的电子琴凑合
× 连续几天不碰琴
× 只练自己喜欢的曲子
特别是最后一点,光练流行曲不练练习曲,进步会特别慢。这就跟健身只练二头肌不练核心肌群一个道理。
美国这边主要有ABRSM和RCM两种考级体系。说实话,除非要走专业路线,否则没必要太纠结考级。但考级确实有几个好处:
我建议学到一定程度可以尝试考个三级五级,但千万别为了考级而考级。见过太多孩子考完十级就再也不碰钢琴了,多可惜啊。
说到底,学钢琴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热情。别给自己太大压力,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才是关键。要是哪天觉得枯燥了,试试换个风格的曲子,或者找个琴友一起合奏,马上就能重拾兴趣。
记住啊,就算是朗朗,最开始也是从do re mi开始的。只要方法对头,持之以恒,弹出动听的旋律真的没那么难。现在就开始行动吧,说不定明年这时候,你就能在派对上露一手了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