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两年,上海街头巷尾的琴行突然冒出不少"发学员"要我说啊,原因其实特别实在:
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意思——72岁的王阿姨,以前总抱怨儿女不回家吃饭。自从学了钢琴,现在反倒嫌子女"妨碍练琴"上周还得意地给我看她录的抖音视频,弹的还是周杰伦的《青花瓷》呢!
市面上培训班五花八门,怎么选才不会交智商税?记住这三个关键点:
① 看师资
不是说年轻老师不好,但教老年人确实需要特殊技巧。好的老师应该:
② 比价格
目前上海行情大致分三档:
③ 挑场地
千万别忽略这点!有些地下室琴房通风差,老年人待久了头晕。建议先试听,重点看:
Q:手指僵硬能学吗?
A:跟你说个真事——我们徐汇分校有位老爷子,年轻时是钳工,手指关节都变形了。现在照样能弹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,秘诀就是每天用热水泡手五分钟再练琴。
Q:五线谱像天书怎么办?
A:别被吓住!刚开始可以:
1. 用彩色贴纸标记琴键
2. 把高音谱号想象成小蜗牛
3. 重点记C大调那几个"标音"Q:多久能弹出曲子?
A:这么说吧,如果每周坚持上1节课+练3次:
见过太多学员纠结"学是不是太晚"我说啊,钢琴这事儿就跟上海小笼包似的——第一口可能烫嘴,但尝到鲜味就停不下来。重点不是弹得多专业,而是享受那个过程。
我们黄埔校区有对老夫妻,丈夫弹主旋律,妻子负责伴奏。有次上课突然停电,他俩摸着黑把《夜来香》弹完了,全场举着手机闪光灯当荧光棒,那场景...哎,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暖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