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个字:不!焦!虑!他们的教室墙上就挂着"弹错不算错,不弹才遗憾"标语。老师会手把手教你怎么:
有个40岁的阿姨学员跟我说:"学了三个月,现在孙子吵着要听奶奶弹《孤勇者》,比手机游戏还管用。" 二、课程设置到底有啥特别的?
他们搞了个"段位晋级系统"就像打游戏升级似的:
1.白键萌新(1-3个月):重点攻克《欢乐颂》这种耳熟能详的旋律
2.黑键勇士(4-6个月):开始玩转升降号和踏板技巧
3.双手指挥官(7-12个月):能流畅演绎《梦中的婚礼》这类中级曲目
每周还有"弹琴大会"鼓励学员故意弹错然后即兴改编。创始人老张说:"就该像说话一样自然,谁规定非得按谱子来?"## 三、普通人和钢琴天才差在哪里?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——就差层窗户纸。他们教研组长王老师(拿过李斯特比赛银奖的那位)总爱说:"这玩意儿吧,三分靠天赋,七分靠套路。"比如:
去年有个初二学生在这儿突击半年,愣是拿了校园艺术节一等奖,评委还以为他从小在国外学的琴。
根据他们学员的血泪史,我整理出这些防坑指南:
有个特别逗的现象:他们这儿的学员反而更愿意坚持。问为啥?答案出人意料——因为每节课最后十分钟可以点歌,老师即兴伴奏让学员唱歌,把严肃课堂变成KTV现场。
这么说吧,他们有个学员群叫"病友交流会"里面天天有人分享:
创始人有句话特别戳心:"卖的不是钢琴课,是对抗平庸生活的武器。"次深夜路过校区,还真看见有个外卖小哥在下班后跑来练琴,玻璃窗上他的影子跟钢琴融为一体,特别魔幻现实主义。
要说个人观点啊,我觉得学钢琴最赚的不是技术,是获得了把时间转化成旋律的超能力。就像他们宣传册上写的——当你的手指能弹出心里想的旋律,这个世界就多了台24小时不打烊的收音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