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说新手最容易踩的坑吧:
(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真事儿:去年有家长图便宜报了岛外某机构,结果孩子学了一年才发现用的是电子琴,手指力度完全没练出来...)
核心优势:
不过要注意,他们招生特别挑学生,去年录取率才40%左右。教务主任王老师跟我说:"宁愿少收学生,也要保证每个孩子得到充分指导。" 2. 思明区青少年宫钢琴班
性价比之王:
上个月去听了他们的汇报演出,有个6岁小朋友弹《土耳其进行曲》居然没翻车,台下家长都惊了...
高端路线代表:
就是价格有点烫手,一节课600起跳。但人家教务总监说得在理:"用顶级钢琴培养的手感,是立式钢琴永远给不了的。"## 三、藏在细节里的魔鬼
判断学校好坏,我总结了个"三看原则"
1.看琴房:好机构的钢琴永远调准了音,琴键缝隙找不到零食渣
2.看教案:正规机构会有完整的年度教学计划,不是想到哪教哪
3.看演出:敢办季度汇报演出的,教学质量基本差不了
(突然想到个冷知识:厦门正规钢琴教室的湿度都控制在40%-60%,太干或太潮都会影响钢琴寿命)
教了十五年钢琴的表姐说过句话特别对:"老师就像找对象,光有技术不行,还得看能不能懂你的孩子。"机构老师虽然拿过肖邦奖,但根本不会和小孩子沟通...
最近发现个现象挺有意思:越来越多成年人来学钢琴减压。湖里区有家工作室专做"成人速成课"说他们学员里有程序员、医生,甚至还有外卖小哥——你看,音乐从来不分年龄嘛。
最后说句实在的,再好的学校也得配合练习。见过太多家长以为报了名就万事大吉,结果孩子一周就练两次琴...这么说吧,每天练琴1小时和每周练1小时,半年后绝对是天壤之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