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接触音乐的朋友最容易犯的迷糊就是——以为报个班就能成歌唱家。醒醒吧,正规培训学校最先教你的绝对不是高音C怎么飙,而是这些:
我见过太多学员,一上来就想学《夜曲》,结果连五线谱都认不全。好的培训学校会通过"音乐体检"找准起点,就像去医院先拍片再开药似的。
别看名字唬人,其实就是请职业音乐人来唠嗑。上个月某音乐学院教授来示范,用"喷嚏的感觉"我们找头腔共鸣,当场就有学员开窍了。
去年排《音乐之声》,零基础的张阿姨演修女,全程就两句台词,结果谢幕时哭得比主角还凶。这种全员参与的活动,比单独上课有意思多了。
遇到过最离谱的案例:有机构承诺"30天教会即兴伴奏"学员连和弦进行都搞不明白。选学校要看这些硬指标:
1.师资档案(毕业院校比宣传照重要)
2.课程体系(有没有科学进阶规划)
3.设备清单(钢琴是不是每年调律)
4.往期活动视频(看学员表情最真实)
有个小窍门——直接问"试听集体课"开放课堂的通常差不到哪去。
总有人问:",我孩子能考级吗?"实在的,考级证书现在含金量真不如一场像样的演出。我带的学员里,有个六年级小姑娘,考完十级后再也不碰钢琴;倒是那个总在社区义演的退休教师,现在能弹二十多首爵士改编曲。
音乐教育的本质,应该是让人获得表达情感的技能,而不是收集证书。好的培训学校会通过各类活动,让你发现音乐是活的,是会呼吸的伙伴。
这两年观察到个有趣现象:参加活动越多的学员,退课率反而越低。大概是因为,当你在合唱里听到自己的声音融入和声,当你在即兴环节弹出第一个属七和弦,那种成就感比通关游戏还上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