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说就是"时地利人和"武汉音乐学院作为全国九大音乐学院之一,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考生。再加上武汉交通枢纽的位置,周边湖南、河南的考生都往这儿跑。最关键的,这边确实出了不少钢琴家,像去年肖邦国际比赛获奖的刘老师,就是武汉培养的苗子。
*师资够硬核吗:别光看宣传页的头衔,要试听!有个真实案例:某机构挂着"院教授"招牌,结果上课的是研究生
*课程是不是量体裁衣:突击三个月和系统训练两年,方案能一样吗?
*硬件别掉链子:三角钢琴都没几台的机构,劝你扭头就走
(突然想到个事...去年有学生吐槽练琴房隔音差,隔壁弹《野蜂飞舞》听得他差点把《月光》弹成摇滚版)
1.盲目追求考级速度:见过半年考八级的?手上功夫没到,证书就是张废纸
2.忽视乐理这个"功":弹得再溜,视唱练耳不及格照样被刷
3.以为贵的就是好的:武昌有家工作室课时费只要200,但去年出了三个武音状元
现在市面上有种"过班"唬人的。这么说吧,要是交钱就能过,音乐学院早挤爆了。真正靠谱的老师,反而会劝你先把《车尔尼599》弹扎实了再说考试的事。
突然想起个细节——武汉冬天没暖气,选机构时记得摸摸琴键,冻僵的手指可弹不出柔和的《梦婚》。这事儿真有不少人吃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