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——打开琴盖看着黑白键发懵,不知道从哪个音开始?或者练了半个月《小星星》,手指还是像在键盘上跳踢踏舞?别急,我刚熬过这个阶段,今天就把踩过的坑和偷师的技巧全倒给你...
刚开始那会儿,我差点被自己气笑。左手小拇指像焊死的钢筋,右手无名指一用力就牵连其他手指,最绝的是练完哈农第二天,端饭碗手都在抖。后来老师点醒我:
1.先练放松再练力度:想象手里握着鸡蛋的感觉
2.分手慢练是王道:先把速度降到你能控制的极限
3.手指独立性训练:没事就在桌面上轮流抬手指(等公交时我都在练这个)
这个问题我纠结了整整三周。先说结论:前两个月必须开!但别急着调速度,试试这个野路子:
有次我关掉节拍器放飞自我,回课直接被老师听出来:"这段像被狗追着弹的"...
这么说吧,有次我看着谱子上的"f"得震天响,结果老师幽幽地说:"这是弱奏记号..."从此我养成了三个习惯:
1.每天啃5分钟理论:手机存着和弦对照表
2.标记疑难符号:用荧光笔圈出所有陌生记号
3.边弹边唱音名:C-E-G比念"咪嗦"管用多了
市面上教材多得能砸死人,我翻烂了六本才悟出门道:
教材类型 | 适合人群 | 致命缺点 |
---|---|---|
传统小汤 | 童子功选手 | 进度巨慢 |
成人速成 | 急着弹流行曲 | 基础不牢 |
趣味教程 | 容易半途而废 | 系统性差 |
最后我选了《巴斯蒂安》配《哈农》,前者养乐感后者练机能,就像健身既要撸铁也要瑜伽。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我老师带的艺考生里,进步最快的那个每天只练...45分钟!但人家做到了:
有次我连续肝了两小时,结果第二天发现练错版本了——所以说质量远比时长重要。
现在看到能流畅弹完《梦婚》的自己,再回想当初连中央C都找不到的惨状...其实钢琴入门最大的秘诀就仨字:别着急。那些看似笨拙的慢练,都会在某天突然开花。对了,记得给指尖剪指甲,别问我怎么知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