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来说就是俩人(或更多人)一起弹一架钢琴或者各自弹不同的钢琴。最常见的玩法有:
关键点:合作不是各弹各的,得学会"听"""跳交谊舞,总得有人领舞有人跟随对吧?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很多钢琴专业的学生宁可弹肖邦练习曲也不愿意搞合作,为啥呢?
1.节奏要命:独奏时快慢自己说了算,合作时得迁就对方。有次我亲眼看见两个演奏家为了抢拍子差点在台上打起来...
2.音量控制:主旋律和伴奏的关系就像炒菜放盐——重了齁嗓子,淡了没味道
3.翻谱危机:四手联弹时最怕遇到需要同时翻页的曲子,那叫一个手忙脚乱
个人体会:我教过个学生,独奏比赛拿奖拿到手软,第一次合作练习直接把搭档气哭了。后来花了三个月才搞明白,原来钢琴不只是用手指弹的,还得用耳朵。
找水平相当的伙伴最稳妥,就像打羽毛球,专业选手陪菜鸟玩谁都难受。建议从简单的二重奏开始,比如车尔尼的《四手联弹小品集》。
把对方的声部唱出来比干弹管用十倍!这个方法是我们系主任的独门秘籍,用过的都说好。
血泪教训:去年有个学生没提前说好踏板分配,结果演出时踩出了类似洗衣机滚筒的音效...
1.选曲心机:避免选两个声部音符都特别密集的曲子,除非你想体验"现场"2.座位玄学:高个子坐外侧,不然内侧的人胳膊会抽筋
3.翻谱神器:现在有种电子踏板翻谱器,比找第三个人靠谱多了
行业冷知识:专业钢琴合作者时薪比独奏教师高30%,因为实在太稀缺了!
说实在的,现在考级制度把太多人框死在独奏圈里了。其实音乐最迷人的不就是互动吗?上周看到菜市场大妈们用电子琴合奏《茉莉花》,那种纯粹的快乐比音乐厅里的完美演出更打动我。
如果你刚开始学琴,别老盯着考级曲目死磕。找个小伙伴,哪怕就弹个《小星星》二重奏版本,那种"原来音乐可以对话"顿悟时刻,保证比你弹十遍《献给爱丽丝》都有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