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花了大几千甚至上万块钱给孩子报了钢琴班,结果因为各种原因想退费,机构却找各种理由扣钱?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坑,特别是新手家长或者刚接触培训行业的小白,一定要看完。
(这里停顿一下...让我想想从哪儿说起更清楚)对了,先说说为什么培训班都爱玩"费套路"...
第一,合同里早就埋了雷。大多数家长签合同的时候根本不会逐条看,机构就把"30%"费不退"7天概不退款"条款藏在犄角旮旯。等真要退费时他们才会指着某行小字跟你说:"当初自己签的字啊"。
第二,玩课时消耗的花招。比如:
(突然想到个重点)最气人的是有些机构...他们连发票都不给开!你连维权证据都没有。
我整理了下常见话术,你们听听耳熟不:
1."自动扣费"(其实后台人工操作的)
2."课时费已支付"(根本没法验证)
3."价课程不退不换"(违法但很多人信)
4."等财务走流程"(拖着拖着你就放弃了)
5."课程可以,退款不行"(变相强制消费)
(这里插个真实案例)上个月有个家长跟我说,机构把她孩子48节课记成68节,要不是她留着每次签到表根本说不清...
直接说结论:能!但要有方法。我请教过做教育维权的律师朋友,他给了几个狠招:
首先必须保留的证据:
然后分三步走:
1. 直接找负责人谈,全程录音
2. 向当地教育局举报(比消协管用)
3. 如果金额超过5000,可以考虑起诉
(等等,这里得补充说明)很多人怕起诉麻烦,其实现在有简易程序,标的小于5万的案子不用请律师自己就能搞。
说到这儿你们肯定要问:那合同里明写的违约金怎么办?问得好...
根据《民法典》497条:免除商家责任/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格式条款无效。翻译成人话就是:
(突然想到要提醒)不过要注意两种情况例外:
1. 你已经上了超过1/3课程
2. 机构确实产生了合理支出(比如定制教材)
但就算这两种情况,扣费比例也不能由机构说了算。
其实写这篇文章挺无奈的,明明消费者占理的事,却要学这么多套路才能维权。建议各位报名前直接问清楚:"中途退学怎么算钱?"含糊其辞的机构,趁早躲远点。最后说句实在的,与其事后扯皮,不如报班时多长个心眼——毕竟孩子的钢琴梦,不该变成家长的噩梦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