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问题:零基础学员和考级冲刺生能一起上课吗?
当然不行!这就好比让小学生和高中生同堂考试。我们采用"三级分班制"- 萌芽班(0-6个月琴龄):重点培养兴趣,每节课前15分钟都是音乐游戏时间
有个真实案例:去年有个5岁孩子被家长硬塞进精修班,结果三个月后见到钢琴就哭。后来调整到萌芽班,现在反而主动要求加练。所以说啊,分班这事儿真不能急。
核心问题:请假扣不扣课时费?
我们的"3+2"勤规则你可能没见过:
说到这个,想起上个月有个上班族学员,总拿加班当理由缺课。后来发现他其实在偷偷打游戏,结果你猜怎么着?我们把他游戏BGM换成上课曲目,现在反而成了出勤标兵...
核心问题:怎么判断老师合不合格?
看这三个硬指标:
1. 示范演奏时能不能边弹边讲解
2. 纠正手型时用比喻还是直接掰手指(前者加分)
3. 课后反馈是否包含"本周最佳进步点"要说的是,我们严禁教师接私活。去年开掉过两个私下收学员的老师,不是我们小气,而是这种老师往往备课敷衍。现在团队里8位老师都是全职,工资比行业平均高20%,但要求也严格——每月必须公开一次教研成果。
有次发现一台琴的音准总跑偏,后来查出是空调直吹导致的。现在所有琴房都装了温湿度计,这个钱真不能省。
说实话,遇到过非要陪练的家长,在课堂上各种指挥。后来我们搞了监控直播,家长在休息区能看到但不许出声,矛盾少多了。
比如规定:
你可能觉得这些太琐碎,但培训机构的招牌往往就砸在这些小事上。
我们反对"门造车"每个学员都有:
去年有个内向的学员,在迷你音乐会上弹错音当场哭了。结果全场观众给她鼓掌打拍子,现在这姑娘反而成了表演欲最强的。
要说个人观点啊,我觉得好的制度不是用来约束人的,而是像五线谱一样——看似条条框框,实则给自由创作提供支撑。我们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越是严格遵守制度的学员,后期爆发力越强。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"内的自由"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