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说就是避免"摸象"培训机构压根不知道学员想要啥,结果课程设置得像"填鸭式教育"有个真实案例:某机构80%的学员其实是冲着减压来的,老师却整天盯着考级进度,这不就本末倒置了嘛!
关键要搞清楚:
1.别问废话
像"对钢琴感兴趣吗"这种问题纯属浪费纸张——都来填问卷了肯定有兴趣啊!要问就该问:"如果工作和学琴冲突,您更倾向哪种解决方式?"2.避免专业术语
"您希望采用车尔尼599还是布格缪勒作为初级教材?"新手看到这种选项直接懵圈。不如改成:"您更喜欢哪种练习方式?A)按部就班练曲谱 B)直接弹喜欢的流行歌"3.价格敏感度测试
很多人不好意思直接说嫌贵,可以换个方式问:"课程费用相当于您每月网购支出的20%,您会觉得压力大吗?"(突然发现这招挺狡猾的哈)
根据我的经验,问卷结构最好按这个配方来:
收集完问卷不是终点。去年有家机构发现个有趣现象:周末晚上的课程报名率特别低。后来才知道,原来很多家长这个时间要陪孩子写作业。你看,这就是数据告诉你的真实需求。
分析时要特别注意:
说点掏心窝子的观察:现在很多机构把问卷设计得太功利,全程都在试探客户钱包厚度。其实吧,与其急着变现,不如先建立信任关系。比如我们可以在问卷最后加个"最想对钢琴老师说的一句话"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真心话。
有个学员写道:"老师别老皱眉,我紧张得手抖",这比问一百遍"能接受多贵的课程"有价值多了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