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现在钢琴培训班满大街都是。但咱们这儿啊,最擅长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。比如说识谱这事儿,很多老师一上来就讲五线谱原理,我们偏不——先带学员听旋律打拍子,等手指记住感觉了,再回头看那些小蝌蚪似的音符,哎您猜怎么着?突然就开窍了!
我们的教师团队有个共识:教成人和小孩子完全是两码事。成年人理解力强但手指僵硬,小朋友手指灵活但坐不住。所以——
这么说吧,去年有个家长带着孩子来试课,孩子摸着我们的三角钢琴突然说:"这个琴键会呼吸!"其实是因为所有琴房都保持着恒温恒湿,定期请德国技师来做养护。具体配置给您列列:
最让我们自豪的是那个智能陪练系统。学员回家练习时,APP能实时分析错音,就像有个老师随时站在旁边提醒:"第三小节升fa没弹出来哦!"## 三、课程会不会很死板?
有位五十多岁的学员王阿姨说过特别逗的话:"我原以为得先学三年车尔尼才能碰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,结果第二节课老师就教我了!"我们的课程设计确实有点反传统:
阶段式目标管理特别受欢迎。比如设定三个月要完成:
1. 能完整弹奏一首简易版流行曲
2. 看懂基础和弦标记
3. 学会用踏板制造"效果"还新开了爵士钢琴工作坊,教大家怎么把《小星星》弹出蓝调味道——这个特别适合想玩即兴的白领。
去年教师节收到最有趣的锦旗写着:"人最少,教琴最溜"我们的师资筛选有个"不原则"- 不搞题海战术(又不是文化课)
主课老师林老师有句话常在嘴边:"错没关系,巴赫当年说不定也老忘升降号呢!"要说严格也是真严格,比如坚决不准学员养成"手指"的习惯,他们的理论是:"谈恋爱可以一见钟情,弹琴必须盲弹才专业。" 五、小白最关心的问题
Q:手指短能学吗?
A:别说手指短了,有位程序员学员因为常年敲键盘,小指比无名指短一截,现在照样能弹八度。关键在手腕的平移技巧。
Q:家里没钢琴怎么办?
A:头三个月根本不需要买琴!我们提供:
有位学员更绝,在办公室抽屉里画了纸键盘偷偷练指法,半年后居然考过了三级。
很多家长反馈,孩子学琴后数学成绩莫名其妙提高了。这事儿还真有科学依据——读谱能锻炼空间思维能力。还有位企业高管学员发现,自从开始学钢琴,做PPT时配色水平突飞猛进,可能和经常分析乐章色彩有关。
最让人感动的是上个月举办的学员音乐会。有位七十岁的退休教师和八岁的小孙女合奏《欢乐颂》,台下观众根本分不清谁学琴时间更长。这种时刻啊,就觉得音乐真是最公平的语言。
要说个人观点嘛,我觉得钢琴教育最该破除的就是"功迷信"太多成年人带着遗憾来学琴,结果三个月就超越了当年放弃的自己。音乐从来不该有门槛,只有还没找到钥匙的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