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阶梯式课程体系
我们独创的"教学法"将学习分为四个阶段:
阶段 | 目标 | 典型成果 | 课时建议 |
---|---|---|---|
筑基期 | 识谱/手型 | 能弹奏简单儿歌 | 20课时 |
突破期 | 和弦应用 | 《致爱丽丝》片段 | 50课时 |
精进期 | 情感表达 | 肖邦夜曲Op.9No.2 | 100课时 |
大师班 | 个人风格 | 原创/即兴演奏 | 定制课程 |
2. 反传统的师资配置
这里要划重点了!多数机构只强调老师毕业于哪所名校,但我们更看重"教学转化力"举个例子:
3. 智能陪练系统
上周刚更新的AI纠错功能(兴奋地),能实时监测:
很多家长问(模仿疑惑语气):"同样的考级曲目,我家孩子练三个月还不如别人一个月?" 其实啊...(停顿)问题的关键在肌肉记忆开发窗口期。这是我们教研组通过2000+学员案例发现的:
犹豫选哪种课程?(理解地点头)来看看这份诚意满满的对比表:
套餐类型 | 适合人群 | 包含服务 | 价格梯度 |
---|---|---|---|
启航版 | 兴趣培养 | 每周1课+AI陪练 | ¥1280/月 |
考级版 | 资质认证 | 模拟考+专家点评 | ¥2580/月 |
大师课 | 专业进阶 | 音乐会机会+海外交流 | 定制报价 |
(突然想起什么)对了!上个月有个有趣的现象:选择晚间7-9点课程的上班族同比增加了73%,所以我们特别增设了...
误区1:"每天必须练满2小时"
实际上(推眼镜),科学的训练方式是:
误区2:"考级证书等于实力"
(严肃起来)必须说句大实话:去年英皇考级通过率68%的背景下,我们的学员即兴创作能力评分却高出行业平均41%...
据内部消息,正在测试的"全息投影名师课"已经进入Beta阶段。想象下——在家就能接受柏林艺术大学教授的1对1指导,这感觉...(意味深长地停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