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学钢琴就是照谱子按键,那可太小看这门艺术了!安化本地的钢琴课通常会从三个维度带你起飞:
举个真实例子,去年安化文化宫有个60岁退休教师学琴,刚开始连do在哪都找不着,现在居然能流畅弹《献给爱丽丝》了,你说神奇不?
安化现在少说有十几家钢琴教室,怎么挑才不会踩雷呢?我观察下来有几个硬指标:
有些机构把考级吹得天花乱坠,要我说啊,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。理想的课程应该:
1. 前三个月以培养乐感为主
2. 中期加入经典曲目片段
3. 后期根据学生特点定制内容
教钢琴这些年,见过太多学员走着走着就掉坑里了,这里点名几个典型:
误区一:追求速度不要质量
有个学生非要三个月弹《梦中的婚礼》,结果到现在还在改养成的坏手型。记住啊,慢练才是最快的捷径!
误区二:设备决定论
真不是贵的钢琴才好使,安化琴行里八千左右的立式琴,对初学者完全够用。关键是要定期调律,这个钱不能省。
作为过来人,我觉得学琴最要紧的是找到"哈时刻"什么意思呢?就是当你突然发现自己能弹出熟悉的旋律时,那种成就感比喝十杯奶茶都快乐!
安化现在有些工作室推出"+茶艺"体验课,边品黑茶边学琴,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本地人。毕竟咱们安化人骨子里既有山的沉稳,又有水的灵动,弹钢琴不正是需要这种特质吗?
最后说句实在的,别把学钢琴想得多高大上。它就是个能陪你一辈子的朋友,开心时弹首欢快的,郁闷时来段深沉的。你看建设路那家音乐教室的标语多好——"不是奢侈品,是生活必需品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