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刚去参观时也犯嘀咕:满屋子都是琴键黑白的钢琴,老师会不会嫌我连" Re Mi"都分不清?结果人家第一句话就让我放松了:"我们的学员80%都是成人零基础,上周还有个退休阿姨来学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呢!"有几招特别适合新手:
说实话,市面上有些机构动不动就让你买100节课,这儿反而劝你"试一个月看看"课程分三个阶段:
每天教两个小节,重点练《小星星》《欢乐颂》这种耳熟能详的曲子。老师会录示范视频让你带回家对照,我见过最拼的学员在奶茶店等餐时都在桌面上模拟弹琴。
这时候很多人会想放弃,因为他们独创了"碎片化突破法"比如专攻《梦中的婚礼》前30秒,练到能发朋友圈的程度,成就感立马就回来了。
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,拿到新谱子居然能自己摸出调子了!有个开火锅店的学员现在能边弹边唱《成都》,说是店里搞氛围的终极武器。
亲眼见过一个五岁小朋友把《两只老虎》弹成"只老虎"居然笑着夸:"啊!你都给老虎家族添新成员了!"后来才知道他们的教师岗前培训有个奇葩规定:必须学会用20种方式说"一次"。
教师团队里有几个挺有意思的人:
- 王老师:以前是程序员,总爱说"旋律要像写代码一样循环三次" 李老师:总穿着汉服教古典乐,学员叫她"来的钢琴仙子" 张校长:随身带秒表,但从来不计时,说是专门用来治手机瘾的
刚开始我也担心这个,后来算了一笔账:报季度班的话,相当于每天少喝一杯奶茶。他们还有个"老带新"——介绍朋友报名,双方各得免费调琴服务。最让我意外的是寒暑假托管班,家长把孩子放这儿练琴,比请家教便宜还省心。
作为三十岁才开始学琴的人,最怕遇到那种皱眉头的老师。有次我连续三周没练琴,已经做好被批评的准备了,结果老师掏出手机:"来!给你看我养的多肉,最近长新芽了..."聊了十分钟植物才慢慢引回正题。这种不刻意煽情的鼓励方式,反而让人特别想坚持下去。
现在每次路过琴房,听到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都觉得特别治愈——那些磕磕绊绊的音符,可比完美演奏更让人感动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