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来说就是"三板斧":
1.弹奏技术(自己都弹不好咋教别人?)
2.教学方法(光会弹不会教可不行)
3.儿童心理学(特别是教小朋友的必备技能)
举个真实例子:去年参加培训的张老师,原先只会让学生反复练《小星星》,现在能用游戏化教学让孩子主动练琴,家长满意度直接翻倍。
咱们这儿的老教师特别擅长用方言打比方,比如把节拍器比作"老牛拉车"立马就懂节奏要稳当。
不像大城市几十人挤教室,这里经常是3-5个老师围着一台钢琴,手把手教怎么纠正学生手型。
会结合《沂蒙山小调》这类本地民歌改编练习曲,学生练着亲切,进步特别快。
(其实教学经验比证书更重要)
(见过太多被骂哭就再也不碰琴的孩子)
(适当穿插流行音乐能提升兴趣)
说实话,干了十几年钢琴教学,最深的体会是——好老师得像变形金刚。面对5岁小孩要会扮卡通人物,教成人又得切换成朋友模式。上次有个初中生死活学不会踏板技巧,我干脆让他想象成开车换挡,诶,一下子就开窍了!
1.分层教学法
(怎么给不同年龄段备课)
2.课堂时间分配
(前15分钟练什么?后半小时干啥?)
3.家长沟通技巧
(怎么委婉说"家孩子偷懒了"最近特别火的"三分钟教学法":每节课重点就解决一个小问题,比如今天专攻"手腕放松"反而记得更牢。
不少老师结业后选择:
认识个95后老师,疫情期间转线上教学,现在学生都排到明年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