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象下这个场景:老师说好每周上1小时课,结果实际只教45分钟还总提前下课。要是协议里没写明"次课时=60分钟"你连维权证据都没有。重点来了:协议不仅是约束学员,更是保护你的"后悔权"- 课时计算方式(按分钟/按节)
"总价3980元"模糊表述绝对不行!要分解成:
1. 基础课时费:3200元(40节×80元)
2. 教材费:300元(明细见附件)
3. 设备使用费:480元(可自愿放弃)
(这里插一句)见过最坑的案例是某机构把空调费都单列收费...
对比两种表述:
条款类型 | 机构版本 | 建议修改版 |
---|---|---|
违约退费 | "已上课时费用" | "实际发生课时费用,剩余部分3个工作日内退还" |
教材退费 | "一经拆封不退" | "使用教材可全额退款" |
Q:机构说协议都是固定模板不能改怎么办?
A:直接指出来!法律上这叫"条款"明显不合理的可以要求调整。比如"有权无限期推迟课程"这种霸王条款,必须当场划掉。
Q:怎么判断老师资质真假?
三步验证法:
1. 要求出示考级证书/毕业证书原件
2. 试听课观察专业度(会不会演示琶音颤音)
3. 查机构公示墙的教师资质备案
1. 用手机拍下完整协议(防止后期篡改)
2. 让负责人手写补充承诺(比如"由张老师全程授课")
3. 核对收款账户和机构注册名称是否一致
4. 要求开具正式发票(不是收据!)
5. 保存招生老师的口头承诺录音
(突然想到)千万别信"签约送大礼包"催促话术,礼品可以事后补领,协议签错就来不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