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为什么有些人学钢琴三个月就能弹奏流行曲,而有些人练了三年还在和《小星星》较劲?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,钢琴培训里那些老师不一定会明说,但超级重要的门道。
"自学成才"这种故事听听就好,就像买彩票中奖的新闻——确实存在,但概率嘛...你懂的。找专业指导绝对事半功倍,不过现在市面上的选择实在让人眼花:
个人觉得啊,前20节课最好选线下教学。就像学游泳,没人盯着很容易养成错误习惯,后期改起来比从头学还痛苦。
钢琴可能是你买过最贵的"家具"但千万别真当家具买!见过太多人花大价钱买了台根本不适合初学的琴:
1.电钢vs机钢:
2.二手钢琴水有多深:
那些标榜"百年品牌",可能出厂还没你年纪大。建议带个懂行的去试琴,重点看:
突然想到个真实案例:有学员图便宜买了台"九成新"琴,结果调律师打开一看——好家伙,里面老鼠做了窝,琴槌上全是牙印...
每天练琴2小时≠有效练习2小时。观察过上百个学员后,发现进步快的都有这些共同点:
-碎片化练习:
早上15分钟音阶 + 午休15分钟视奏 + 晚上30分钟曲目
比连续1小时发呆式练习强三倍
-慢练的魔法:
能用40速度完整弹对的,绝对不用80速度磕磕绊绊
(别笑,这个道理我花了两年才真正明白)
-录音自检:
手机录音回放比镜子还诚实,那些你自以为处理得很好的段落...咳咳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那些总说自己"时间"练习的学员,刷手机时长平均每天4.6小时(别问我怎么统计的)。
很多小白听到"乐理"字就头大,其实完全没必要。把乐理想象成游戏规则说明书:
重点来了!不要单独啃乐理书!建议在练具体曲目时顺便学习相关理论,比如练《欢乐颂》时搞明白大调式,弹《天空之城》时认识六八拍。
曾经教过个程序员学员,非要把乐理当代码学,结果两周后就跑来诉苦:"老师,我找到C++和Java的语法对应关系了,但左手还是不听使唤啊!" 五、关于坚持这件事
说实话,学钢琴最难的既不是五线谱也不是手指协调,而是三个月后的倦怠期。这时候可以:
有个冷知识:成年学员的持续学习率比琴童高27%,因为——钱是自己掏的,肉疼。
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。学琴不是搞军备竞赛,没必要跟别人比进度。有人三个月能弹《梦婚》,有人三年才搞定《献给爱丽丝》,但这重要吗?重要的是当你坐在琴凳上那一刻,全世界都安静下来的感觉。
对了,如果看完还是拿不定主意,建议直接去试听三节不同机构的课。记住啊,第一节课就让你买88节课包的...快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