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海宁每10个想学乐器的人里,就有7个卡在"吉他还是钢琴"这个死循环里。左手纠结预算,右手担心学不会,最后连琴行大门都不敢进...今天咱们就用最糙的大白话,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。
预算对比
上手难度
后期投入
(突然想到个事儿:你们知道为什么琴行老师都爱穿黑衣服吗?因为显瘦啊!天天坐着教课容易发胖...扯远了扯远了)
最近帮朋友跑了6家琴行,发现套路深得很:
1.低价陷阱:99元体验课,去了就给你洗脑买万元课程包
2.证书忽悠:打着"音乐学院认证"号,其实官网根本查不到
3.设备克扣:说好提供练习琴,结果给的都是走音的破玩意儿
有个真实案例:斜桥那边某机构,墙上挂满和明星的合影,后来被学员扒出来全是PS的...所以记住啊,看机构重点盯三点:
Q:完全没乐理基础能学吗?
A:这么说吧,我表弟当年连do re mi都分不清,现在照样在银泰城驻唱。关键看老师会不会教,好的老师能用"红灯停绿灯行"给你解释节拍。
Q:每天要练多久?
实话告诉你,前三个月能坚持每天20分钟就打败90%的人了。很多人不是学不会,是连琴包拉链都懒得拉开...
Q:孩子学琴要不要考级?
见过太多家长被考级逼疯的案例。考级证书就像驾照,有它不一定开得好车,没它也不妨碍你享受驾驶乐趣。
在海宁教了8年琴的老张说过句话特别对:"乐器不是学出来的,是玩出来的。"与其纠结哪个更"有用"想想哪个更能让你半夜睡不着还想摸两下。
最后甩个冷知识:皮革城那边有家咖啡馆,每周三晚上开放免费琴房,老板以前是乐队贝斯手。这话我就放这儿,去不去随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