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第一次摸钢琴键的时候,我连do re mi在哪儿都找不着。现在芝罘区满大街都是"成钢琴"过三级"的广告,但你知道怎么选才不会交智商税吗?先别急着掏钱,看完这篇可能会帮你省下大几千...
前两天路过南大街,五百米内三家琴行抢着发传单。价格从80块一节课到800块一节课都有,差距为啥这么大?我特意暗访了几家机构,发现主要差在这几点:
有个学员跟我吐槽,在万达楼上某机构学了三个月,老师换了四个,每次都要重新适应教学风格...
最容易踩雷的其实是这三件事,但没人会主动告诉你:
1.免费试听课的套路:故意用简单曲子让你觉得自己是天才,等交完钱才发现根本跟不上进度
2.买琴返学费的陷阱:表面看划算,其实琴的价格比市场贵30%
3.考级保过的文字游戏:说的是"过"不过只退一半学费,还得再交补考费
上周在幸福中路碰到个大姐,说孩子学两年花了三万六,现在连《献给爱丽丝》都弹不利索...
Q:完全没基础该从什么类型开始学?
A:建议先上10节集体课试试水。别听忽悠直接买100节私教课,万一发现不适合还能及时止损。集体课能观察老师水平,还能对比其他学员进度。
Q:怎么判断老师真会教琴?
看这三点就够了:
Q:每周练几次才不算白花钱?
理想状态是3次,但说实话...很多人连1次都坚持不了。建议先定个小目标:连续两周、每周去琴房两次,能做到再报长期课程。
虽然要精打细算,但有些投入必须认栽:
有个血泪教训:学员图便宜买二手钢琴,结果维修费比琴还贵,调律师说里面零件都被海水泡过...
说到底,学钢琴就像找对象,光看广告词肯定要吃亏。建议先列个清单:预算多少、能坚持多久、想要什么效果。拿着这个去试听,比销售说破天都有用。对了,要是碰到开口就推荐买三角钢琴的...赶紧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