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浙江家长对教育的投入在全国都排得上号。去年杭州某琴行统计显示,暑假报名钢琴课的学员里,6-12岁小朋友占了7成。三大主要原因:
不过提醒一句,别光冲着功利目的去。我见过太多孩子考完十级就再也不碰琴了,这跟买椟还珠有啥区别?
有个真实案例:绍兴王阿姨给孙女报了98元/节的"促销课"结果半年换了4个老师,进度乱七八糟。
建议直接问这三个问题:
1. "看看老师的毕业院校和专业吗?"(上音、浙音毕业的优先)
2. "节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吗?"避免出现"随便练练"的情况)
3. "多久能让孩子独立弹首小曲子?"正常3个月该能弹《欢乐颂》)
千万别信"买电子琴凑合"的说法!键盘触感完全不同,宁波李哥家孩子就是练了半年电子琴,转真钢琴时手指根本使不上劲。建议:
很多家长觉得"必须练满1小时"其实分散练习更有效:
说实在的,学琴路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天赋,而是枯燥感。温州某培训机构做过跟踪调查:能坚持5年以上的孩子,80%都有以下特征:
我特别认同一个观点:钢琴不该是刑具,而是玩具。见过最成功的案例是嘉兴有个爸爸,每次孩子练完琴就玩"音辨曲",现在这孩子听到广告背景音乐都能即兴伴奏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别被"钢琴神童"的故事带偏节奏。在浙江这样的教育大省,让孩子保持对音乐的热爱,比那张十级证书珍贵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