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特意潜伏了三个老年钢琴群,发现套路比琴键还多。精准抓住三大心理弱点:
1. 养老焦虑:"子女靠不住,得学门手艺防老"2. 价值渴望:"没实现的文艺梦"3. 从众效应:"楼上李奶奶都报名了"最绝的是某机构的话术:"您这岁数学钢琴,就像往银行存复利"听着挺美是吧?但复利要时间沉淀,而他们卖的可是19800元的"成大师课"...
先看组真实数据对比:
宣传话术 | 实际情况 |
---|---|
3个月能弹肖邦 | 最多练熟《欢乐颂》单手版 |
包接商演订单 | 介绍给婚庆公司当背景音乐 |
颁发权威证书 | 机构自制烫金纸 |
有个细节特别讽刺——号称"维也纳认证"证书,英文拼写都是错的。我问过正经钢琴老师,老年人学琴每天最多承受1小时练习,那些宣称"特训"的,怕是不知道关节炎和腱鞘炎怎么写...
Q:那老年人就不能学钢琴了吗?
A:当然能!但得像吃药看说明书那样看清这些:
Q:怎么识别真假培训机构?
教你个狠招:让他们出示最近半年学员的完整银行流水,敢吗?
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山东某机构,忽悠老人抵押房子买钢琴投资,说什么"会升值"醒醒啊!二手钢琴市场比咸鱼还腥...那些朋友圈光鲜的演出照片,仔细看角落里的钢琴连品牌logo都是贴的。
真要学,记住三原则:不贷款、不投机、不当事业。你爸妈的手是用来抱孙子的,不是给无良商家当提款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