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还真不是随便说的。襄城音乐学院的跟踪调查显示,从4岁开始学琴的孩子,到小学三年级时:
不过也别急着报班,先看看自家娃有没有这三个信号:
1. 听到音乐就跟着扭屁股
2. 能安静坐着听完一首儿歌
3. 对手指游戏特别感兴趣
上周刚陪闺蜜跑了五家机构,总结出这些门道:
硬件方面:
老师方面有个小窍门:直接问"您觉得《小星星》有几种教法?"对方能说出三种以上互动游戏教学法,那基本靠谱。
1.彩色贴纸法:把中央C贴成红色,G贴成绿色,孩子记音阶跟玩连连看似的
2.五分钟计时:用沙漏代替吼叫,沙漏流完就休息
3.错音收集箱:每纠正一个错音就往盒子里扔颗豆子,攒够十颗换贴纸
4.反向教学:让孩子当小老师教毛绒玩具
5.录音对比:每周录一次《玛丽有只小羊羔》,三个月后回放绝对惊艳
除了课时费,这些隐形消费得心里有数:
上个月有个襄城宝妈跟我吐槽,说她家娃死活不肯练《拜厄》。其实啊,可以试试这些法子:
说到最后,个人觉得学琴最忌讳的就是比较。隔壁孩子弹到车尔尼599了?别急,咱家娃能把《粉刷匠》弹出笑容才是真本事。钢琴说到底就是个大型玩具,玩着玩着就会了,你说是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