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报个钢琴班、买本考级书就是学琴了。其实啊,这就像学做饭只背菜谱——你知道糖醋排骨要放多少糖,但永远搞不清楚为啥自己做的总差点意思。
真正的音乐素养包含三大件:
举个真实例子:有个学员考过八级却弹不好《献给爱丽丝》,因为老师从来没教她听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埋的"蛋"——左手伴奏其实是心跳声!
1. 和弦进行为什么这样设计
2. 旋律怎样和伴奏"对话"3. 怎么通过力度变化讲故事
花3000块买节拍器不如先做这个测试:播放《卡农》时能不能听出:
1. 几个声部在轮唱
2. 哪个段落开始转调
3. 为什么第28小节突然让人想哭
训练耳朵的野路子:
有个学员通过盯梢小区收废品喇叭声,居然无师自通学会了转调——现在他改编的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能弹出十二个调式版本!
别被教科书吓到,其实乐理就和我们点外卖一个道理:
试试这个5分钟训练法:
早餐时分析牛奶倒入杯子的音高变化
等公交时数拍子看能坚持多久不跑偏
刷短视频时注意背景音乐怎么带动情绪
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:考级证书真不如能随手弹出此刻心情来得痛快。上周有个宝妈学员,本来只想让孩子考级,结果现在全家用钢琴交流——孩子弹段旋律,妈妈接个和弦,爸爸打拍子,比微信聊天还有意思。
记住啊,当你能听出阴雨天和晴天的钢琴声该有什么不同,当你能用哈农练习曲表达生气或开心,当你会给跑调的儿歌自动配和弦——这时候才算是真正开始玩音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