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得先搞明白。常见的无非几种情况:
重点来了:别一听"急转"冲动!先看看教室墙上有没有霉斑,琴键缝里有没有积灰——这些细节能告诉你机构真实的运营状态。
1.学生数量到底多少?
别光听对方说"稳定生源50人"要查:
2.设备值多少钱?
钢琴这玩意儿水很深:
小技巧:打开钢琴顶盖看榔头磨损程度,像检查汽车轮胎一样认真!
3.房租合同还剩多久?
遇到过最坑的情况:签完转让合同才发现两个月后房租要涨40%...记得:
4.老师会不会跟着走?
某连锁机构发生过这种事:转让后所有老师集体辞职,因为原老板拖欠工资。建议:
5.品牌使用权怎么说?
如果是加盟店,特别注意:
去年帮朋友砍价成功省了7万,分享点干货:
个人观点:现在很多转让信息把""上天,什么"十年老店舍不得"记住——做生意不是谈恋爱,数据比故事重要100倍。
1.迷信低价捡漏
某18万转让的机构看着很划算?结果一算账:
实际成本直接飙到25万+
2.忽视隐性成本
比如:
3.高估自己人脉
想着"我认识学校老师肯定好招生"结果发现:
看两组数据你就明白了:
要是你问我个人意见?我觉得小型社区店(150平以内)反而机会更大,毕竟:
1. 家长更愿意选离家近的
2. 运营成本比商场店低一半
3. 可以做成人兴趣班(最近晚上学琴的白领特别多)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别光看别人开培训学校赚多少钱,先算算自己每天能忍受多少遍《小星星》——这行真正的门槛不是资金,是耐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