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27 12:06:22     共 2153 浏览

一、莫老师是谁?你可能不知道的三个特质

先说个真实案例:上个月有位40岁的超市收银员张姐,左手两根手指还带着切菜留下的疤,现在居然能流畅弹《梦中的婚礼》了。这得归功于莫老师那句口头禅:"手指不够长?那就让脑子跑快点"。

-特质1:专治"手残党"解剖学专家

他总说:"不是手指运动,是大脑体操。"拿着人体骨骼模型讲解为什么小拇指总没劲儿,原来和腕关节肌腱分布有关...

-特质2:曲库跨越半个世纪

从周杰伦到久石让,从《黄河》到《卡农》,他坚持"让学生爱上声音,再教他们制造声音"有次为了让学员理解节奏,居然用火锅下菜的时间打拍子。

-特质3:把钢琴课变成心理学课

"错音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盯着错音那个表情"这是他常说的。每节课最后五分钟必做"放复盘"手机录下练习过程逐帧分析。

二、新手最常问的五个问题(附莫式答案)

问题1:成人学琴真的能学会吗?

莫老师会掏出他的"杀手锏数据"过去五年带的327名成人学员里,91%半年内达到双手配合演奏。秘诀?把599练习曲改编成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前奏——既练技巧又不枯燥。

问题2:每天要练多久?

"刷牙用几分钟?"经典的反问。主张"15分钟x3次"的碎片化练习法,比连续练1小时效果更好。有个程序员学员在等代码编译时练音阶,三个月进步比全日制学生还快。

问题3:电钢和真钢怎么选?

他有个特别形象的比喻:"就像学游泳,先在浅水池扑腾,但最终得去深水区。"前半年用电钢,但会要求学员每周至少摸一次真钢找触键感。

(中间内容因篇幅限制略去...包含具体教学案例、常见误区解析、学员成长故事等章节)

三、那些没人告诉你的钢琴真相

莫老师最近在整理"钢琴界的十大谣言"最颠覆的是这条:"高抬指练习不是越高越好"。他演示过如何在贴键状态下弹出颗粒感,当场让考过十级的学员惊呼"我一直练错了"。

还有个冷知识:约75%的学员放弃是因为不会调琴凳高度。莫老师发明了"肘部黄金角度测量法"用喝奶茶的吸管就能自测——这事还上了本地晚报的生活版。

最后说点掏心窝的

见过太多人把钢琴当奢侈品供着,莫老师总爱说:"琴键又不是玻璃做的,按不坏!"天下暴雨,他让学员穿着雨靴来上课,说"踏板也要用脚踩"松弛感,或许才是音乐教育的本质。

要是你现在还觉得钢琴是黑白色的贵族玩具,建议去莫老师教室看看——那里有外卖小哥在弹《天空之城》,有退休大爷在玩爵士即兴,琴谱架上还粘着菜市场的优惠券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