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,武汉现在有一群从法国回来的钢琴老师,他们教的跟普通琴行完全不一样。每次路过他们的教室,总能听到那种...怎么说呢,特别有生命力的琴声。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,这种留法背景的钢琴培训,到底适不适合完全没碰过钢琴的小白?
最近两年,武汉突然冒出来好多标榜"法钢琴教学"的工作室。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纳闷——法国又不是钢琴的发源地,为啥非要跑去那里学?
后来跟几个家长聊才发现,法国钢琴教育最厉害的是这三招:
有个妈妈跟我说,她女儿在普通琴行学了半年,手型都是僵的。转到留法老师那里,第一节课居然是...躺在钢琴下面听共鸣?你敢信?
太能了!反而这类老师最喜欢白纸型学员。因为他们特别反对那种"小汤普森弹完再说"套路。有个老师跟我说:"手指没力量?正好不用改坏习惯。" 2. 学费是不是特别贵?
说实话,比普通琴行贵30%左右。但你想啊:
算下来其实性价比更高。对了,他们特别讨厌学生叫""让喊""## 3. 会不会很枯燥?
正好相反!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入门方式:
1. 先玩打击乐培养节奏感
2. 用油画来讲音色层次
3. 甚至带学生去美术馆找灵感
有个学员跟我说:"课我们讨论莫奈的睡莲怎么用钢琴表现,结果下课了都没人发现..." 4. 多久能弹曲子?
看你想弹什么。要是《梦中的婚礼》这种,三个月就能摸下来。但老师们通常会劝你:"别急着证明自己,手指记住的感觉比曲子重要。"## 5. 教材有什么不同?
他们基本不用传统教材,都是自己编的练习册。最神奇的是有本《味觉音阶》——把不同音程对应成食物味道,比如大三度是蜂蜜,小七度是黑咖啡...
我特意查了查,武汉这批留法钢琴老师主要分两类:
1. 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毕业的,技术派
2. 里昂国立音乐学院出来的,偏重音乐性
共同点是都在法国中小学教过琴,特别会对付坐不住的小孩。有个老师甚至开发了"恐龙教学法"——用恐龙名字记和弦,霸王龙是C大三和弦...
他们的琴房布置就很法国:一定会有面落地镜,不是为了臭美,是用来观察演奏姿势的。还有个潜规则:不准说""必须说"这个版本很有趣"。
最绝的是考级制度——不是让你弹给评委听,而是要组织小型音乐会,还得自己写曲目介绍。有个小学员跟我说:"我弹《小星星》,跟大家说这是外星人发的摩斯密码..."# 值不值得尝试?
这么说吧,如果你想要的是:
那可能不适合。但如果你想:
这种培训就像...嗯,像在法餐厅学做菜,过程比结果重要多了。
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:他们永远不擦钢琴上的指纹,说那是"和乐器对话的证据"